第112章 高句丽!我到平州了,你人呢!(第2页)

 甚至连已经内定的两州刺史,李明也没有急着让韦待价上任。

 换人之前,得要先摸清平、营两州的底。

 否则,万一用人不慎、所托非人,闯出了祸事。

 不但坑了自己,也害苦了当地百姓。

 “好的明哥,我知道了,一定低调!”小屁孩房遗则兴奋得坐立不安。

 李明满脸嫌弃:

 “啧,你阿爷这么把你给支来了?他为什么不自己来?”

 又不是人人都像他一样的神童,来一个拖油瓶干嘛?

 房玄龄这条老狐狸,是把儿子派过来镀金的是吧?

 这老小子既不想为党国出力,又要在十四党党魁面前刷怒存在感,摸鱼政治学算是给他玩儿明白了。

 房遗则讪笑道:

 “家父年岁已高,出行不便,所以让我陪侍左右……”

 “唉……注意安全,跟紧我们,辽东不比长安,还有……”

 李明像大哥哥一样,谆谆告诫着房遗则。

 虽然他比房遗则还矮一大截。

 韦待价为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开脱道:

 “殿下也别埋怨房相公。

 “房相乃是尚书省的轴心,他若不在,朝廷得瘫痪一半呐,陛下不可能放他出京的。”

 李明不开森地嘟着嘴:

 “那李道宗呢?难道他不在京,朝廷就退化成无礼的野人了?”

 他对十四党的核心人物不能到齐耿耿于怀。

 “李道宗去云州定襄城了。”侯君集道:

 “阿史那思摩率突厥人北迁,他作为礼部尚书,去那里与突厥部落设坛祭祀,订立盟约。”

 让一个手上沾满突厥人鲜血的礼部尚书,去向突厥人讲礼。

 嗯,这很合理。

 绝对可以让对方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彳亍口巴,大家都忙,忙点好啊……”

 李明寂寞地叹了口气,像极了村里的留守老人。

 韦待价嘴角抽搐。

 陛下肯把他俩放出来,已经很给李明面子了。

 让堂堂吏部尚书和根正苗红的两州刺史,屈尊莅临两个边远的下等州,就这还嫌不够?

 您是要把半套朝廷班子搬过来,另立中央吗?

 侯君集冷哼了一声:

 “一个冢中枯骨,一个榆木脑袋。没那两人,我们做事还能方便一些。”

 刚离开西京的政治中心,老侯就迫不及待地尽显反贼风范。

 这危险的家伙,除了陛下和殿下,谁压得住啊……韦待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鬼知道侯君集在背后怎么编排他……

 “哎呀明哥别丧气,阿爷托我给您带了锦囊妙计。”

 房遗则笑嘻嘻地拍拍李明的肩膀安慰。

 在座四人之中,就属他最没心没肺。

 只要不用背考核kpi,出差不就是游山玩水吗。

 “哦?”李明眉毛微动。

 房玄龄这老头虽然狡猾狡猾滴,但出的主意不能不听。

 “看!”

 房遗则跑到车厢后部,在李明不解的目光中,打开了内置的箱板。

 这辆低调奢华有内涵的马车,是自带“后备箱”的。

 “就这些!”房遗则笑眯眯地从后备箱里,抱出一摞摞书册。

 呵,这锦囊还挺大的……在李明无语的注视下,房遗则差不多搬出了半人高的资料。

 “这些都是平州和营州的人文地理、历年账册、人口户籍、堤坝营造、军事布防等等,全是不可示于外人的绝密资料。”

 房遗则神秘兮兮地说着,将手伸进箱子深处。

 摸到了什么软乎乎、暖烘烘的东西。

 软乎乎?

 房遗则一愣,把小脑袋也钻进了箱子里。

 在里面碰上了两双亮晶晶的小眼睛。

 是一位温润如玉的少年公子,和一位小黑炭头。

 两位不速之客同时把手指伸到嘴边:

 “嘘~”

 “呵,呵,嘘……”房遗则眼皮子直跳。

 接着。

 “啊啊啊!!!”

 …………

 “所以,长孙延,尉迟循毓,你们俩瞒着大人,偷偷躲进马车车厢,要和我去辽东?”

 李明弹着窗子。

 老房把一个小屁孩丢给他照顾,已经让他脑壳痛了。

 这回又一下子多了俩。

 把他堂堂节度使大人当什么了?

 幼儿园阿姨?

 韦待价在旁边面无表情,甚至想笑。

 李明殿下也能切身终于体会一把熊孩子的酸爽了。

 “我们这已经离开长安了……”尉迟循毓讪笑着。

 “一路危险……”长孙延一脸“来都来了”。

 啪!啪!

 李明给了这俩滑头小子一人一个爆栗。

 “我让那些侍卫送你们回去!”他无可置疑地说道。

 尉迟循毓的脸色立刻就黑了下来,黑上加黑,直接被李明无视。

 长孙延叹了口气,失落地说:

 “明哥,兄弟们都怀疑我对你不忠诚。”

 十四党的少年们,虽然都是从小穿同一条裤衩子的兄弟。

 但毕竟不是生活在童话世界里。

 大人们的世界,必然会对他们的关系造成影响。

 孩子们都或多或少从他们的阿爷阿翁那里听说过,长孙无忌一直在明里暗里地刁难明哥。

 甚至还有小道消息,说侯宝琳的阿翁,差点被长孙无忌活活烧死在九成宫。

 而长孙延,正是长孙无忌的嫡孙。

 因为这层关系,长孙延被逐渐孤立了。

 小学同学们还好。

 来俊臣等半路出家的野孩子们,则根本不惯着长孙延,明着给他甩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