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跟着我,把慕容的头盖骨当夜壶使
第122章 跟着我,把慕容的头盖骨当夜壶使
咕嘟……
李明艰难地咽了口水。
虽然这些粗制滥造的棍棒很难称得上武器。
但捅死几个细皮嫩肉的小朋友,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大娘你怎么……”
吴头领压抑着满腔怒火,低沉地吼道:
“你救错人了!”
“我……我……”吴大娘眼泪汪汪,幽怨地剜了李明一眼。
总不能说自己被这群小崽种骗了吧。
要脸。
“我们姓张,我们确实是张家的儿郎!我们没说谎!”房遗则还在那里嘴硬。
“对对对!我又没见过张家的儿子们,见到四个年纪相仿的小孩被慕容家的走狗追赶,把他们顺手救回来有什么错!”
吴大娘也跟着狡辩起来。
他爹吴头领被气得出离了愤怒:
“这四个贵气的小孩儿,你哪只眼睛看着像张里正了!给老子把他们……”
唉……
吵吵嚷嚷的父女俩身后,传来一声苍老的叹息。
一个身形伛偻的老头正跪坐在尸体旁。他拄着拐棍,慢慢转向李明一行。
借着闪烁的火光,李明发现这“老头”的实际年龄其实并不大,顶多三十出头。
只是被艰苦的日子璀璨得腰弯背驼,头发花白,脸上的皱褶就像燕山的河谷一样深刻。
赤巾贼们似乎很敬畏这未老先衰的小个子,立刻安静了下来。
李明猜测,他就是父女俩口中的“张里正”。
唐朝的行政制度,县城实行里坊制,城外实行乡里制。
里正,就是最小行政单位“里”的头领,一般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耆老担任,相当于后来的“村长”。
“你们赤巾军被契丹人赶出平、营两州边界,是我们村子给你们庇护。”张里正坐在地上,尖细的声音充满了失望:
“慕容燕的走狗进村逼问你们的下落,我们一个字没透露,结果那群畜生绑走了我的四个幼子。”
吴头领惭愧地低下了头。
赤巾军中有些人吐了口痰,轻骂一句“慕容家都是畜生”。
“今天,我让你们帮我救回我的儿子,还让村里的青壮们一道帮忙。”
张里正陡然提高嗓音,抬起拐杖,重重地杵了杵地面。
“就这结果?我儿的四具尸体,还有四个来路不明的小鬼头?!”
吴大娘羞红了脸,像桃子一样。
尉迟循毓不知脑子抽了还是怎么的,小声嘟哝了一句:
“四个儿子找到了,四个活的小孩儿也找到了,其实也差不多……”
现场一静,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把头转了过来,直勾勾地瞪着四个小小的不速之客。
眼神已经不能用“不善”来形容了。
李明只想找条地缝钻进去。
“呵,呵呵,呵呵呵!”
张里正唐突地笑了起来,尖细的声音在寂静的黑夜里格外瘆人。
“你说得对,说得对。”他指着四小只连连点头:
“只要你们的命能换我儿的命,能换村里人的命,你就说得对!”
村民对赤巾军的不满达到了顶峰。
而赤巾军也把仇恨转移到了这四个油滑的小孩身上。
“那个……”尉迟循毓意识到自己说错话闯大祸了,拼命想找补:
“你们与慕容家族为敌,我们也与慕容家族为敌,我们不应该是朋友吗?”
吴头领眼神冰冷:
“这就是你们的遗言?”
“呃啊!呃啊!”
就在这个时候,村口的山林里传来撕心裂肺的惨叫声。
一伙武装的村民搀扶着一个受伤的年轻人,狼狈不堪地跑回了村子。
“三郎!”
一位妇人发了疯似的扑向了年轻人,待看清儿子的伤口后,吓得倒吸一口凉气。
那年轻人面色苍白,气若游丝,整条手臂被砍断了,鲜血不止。
深山里的住民,显然没有什么急救常识。
过不了多久,这年轻人将鲜血流尽而死。
“又是一个……”张里正唉声叹气:
“因为你们这什么贼什么军,又搭上一个!”
吴头领面色阴沉,无言地瞪了一眼自己的马大哈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