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有这军队,老侯敢打东京(第2页)
“朕这幅病恹恹的样子,也不知还能视事多久。尔等做臣子的不想着自己的后路,那才是愚笨,朕都看不起你们。”
“陛下洪福齐天……”
“行了,说正事。”李世民打断李世绩的辩解:
“晋王与人为善,与辽东节度使并无私仇。而你,同样与那厮没有纠葛。”
除了孙子李敬业在他当狗腿以外……他心里补了一句。
“所以,朕希望你此去辽东,能秉公而行,按轻重缓急把事情处理好。”
李世绩当即表态:
“谨遵陛下吩咐!”
“此战以抵御外侮、惩戒高句丽人为主。”李世民缓缓起身:
“若匪兵不动你,你也勿动他。若匪兵动你,你可还击自卫,但不可深入反击。”
李世绩本来还想提异议的,但被皇帝刚才铺垫了一番之后,根本不敢还嘴。
李世民背着手踱着步,慢慢道来:
“其二,探查辽东虚实、民心向背。尤其注意当地豪族慕容燕。
“如他有反意,立诛,不必事先禀报。”
“遵命!”李世绩立答。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李世民停住脚步,站在李世绩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把辽东节度使李明,以及和他一起瞎胡闹的三大三小,活着,全须全尾地,带回来。
“少一根毛,严惩不贷。”
李世绩低着头,感受到了如泰山压顶般的压力。
“遵旨!”
李世绩走后,书房又回复了宁静。
李世民站在巨大的堪舆图前,久久凝望。
他不是书呆子,他是真正带过兵的。
邮驿轻骑没命地跑,一天确实能行几百里。
但大队人马、带着粮草辎重,每天最多只能行三四十里,这还算快的。
李靖从长安单骑出发,到离平州最近的魏州都督府,再整顿兵马北上……
全程恐怕得花将近一个月时间。
“一个月,一个月……”
李世民无意识地念叨着这三个字,目光移到了东北方向。
如果李明仍然是阿爷的好大儿,大唐的好忠臣。
那他,能顶住高句丽的进攻吗?
远水解不了近渴,平州的危局,还是得靠隔壁营州的兵马来解救。前段时间他头疼时,发往营州都督府的急报,差不多应该快到柳城了。
“等等!”
李世民看着看着,突然看出了问题。
营州,向西增援。
南边是海,北边是高句丽。
侧翼暴露,拦腰截断……
“坏事了,高建武的真正目标原来是这儿!”
他恨不得抽自己耳光。
自己那时候真是昏了头了,怎么会中调虎离山之计!
“来人……来人!”
…………
“委员长……委员长……我们送信回来了……”
李明正在和左膀韦待价、右臂侯君集吹着逼,两个义军鼻青脸肿地过来回报。
李明一愣:
“这么快?还没过半天吧?”
在听了侯君集关于朝廷虫豸诽谤他谋反的猜想后,李明……
倒也没觉得有多出乎意料,迅速写了一封信,详细说明反贼慕容燕残害百姓、杀死刺史,自己被这披着羊皮的狼逼上燕山、不得不武装反抗的全过程。
重点是表白自己的心迹,自己只是在进行封建主义社会实践的曲折探索,完全没有另立中央的意思,更没有谋反之心,是大大的大忠臣。
写完信,他便兵分两路,让两拨人分别向东北往营州、向西南往幽州送去。
要不是高句丽这两年和大唐有点小摩擦,他都恨不得给高句丽王也寄一封过去。
但,营州幽州再是邻居,也不至于半天就回来啊。
“而且你们的脸怎么了?”李明疑惑地问。
送信那俩哥们儿也很憋屈:
“不知道,我们如常往西走,突然山道里窜出几个慕容家的爪牙,都穿盔带甲,好生难对付。
“我们赶紧逃跑,跑得急了摔下山涧,这才保住条命。”
李明都惊了。
那些家丁不是被自己打得士气归零了吗?
居然还能有这么高的组织度?
“分散小股力量,封锁山道。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家丁了,不可贸然冲卡,容易被他们逆向跟踪,摸到此处。”
侯君集给出专业意见:
“要尽快打通与外界的联系,就得和他们硬碰硬,将那些精锐甲士扫灭。你手下的农民兵能对付么?”
就等你这句话呀,侯大帅!
李明一下子就蹦了起来:
“打灰你不行,打仗我不行。训练军队冲破封锁,就拜托君集你了。
“我任命你为政治委员会委员,主管军事方向。”
什么什么长?我不是宋王司马吗……侯君集没听明白。
“你也有份!”李明拉拉韦待价裤腿。
“我也有?”
“对,我也替你保留了委员席位,主抓经济建设,看我多器重你。”
这什么和什么……两人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