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你阿娘还是你阿娘

 第161章 你阿娘还是你阿娘

 陛下的这次无耻偷袭,已经成为了这两天朝野最大的话题。

 一向直性子的群臣们直言道,陛下这样嫡庶不分、混乱纲常,只怕是整个国家都要乱套了。

 另一方面来说,李明是备战第二赛季最早的队伍。

 “今天还是有很多弹劾我的奏章?”

 房玄龄府上,李明磕着干西瓜子,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地问道。

 现如今,小学教育已经名存实亡,学生和老师都被李明的长安报社总社或辽东分社征用了。

 所以索性关张了,你们这群小屁孩子爱干嘛干嘛去。

 而房玄龄这个曹王府长史,也不必装模作样地去小学打卡混工分。

 到点下班后,就与宋王府司马一起,全身心投入到辅佐辽东节度使的工作中来。

 “如雪片一般。”房玄龄慢条斯理地喫一口茶,嚼着没煮烂的茶叶子。

 “所有人都在喷我吗?”

 “那倒没有。”

 “哦,比我想象中好一点。”李明颇有自知之明地点评道。

 官僚系统有这么大反弹,李明丝毫不感到意外。

 帝皇无家事,皇帝陛下突然自说自话地给皇后添一个儿子,问过群臣没有?问过天下没有?

 当然,不合礼法只是表面理由。

 陛下同时加强李明和杨德妃,傻子都知道这其中的用意。

 一想到那个大闹宫廷、败坏斯文、滥杀地主的小家伙,居然有可能入主天下,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

 这个可能性本身,就让他们战栗不止。

 “马周辞任晋王府长史之职,赴齐州任职后,长孙无忌主动请任,辅佐晋王。”

 房玄龄看着李明,缓缓道:

 “陛下允了。”

 嘶~李明顿时感到头皮发麻。

 这是强行还原历史的节奏吗?

 再加个武则天,李治就能集齐神装召唤神龙了!

 “长孙公也是身段柔软啊,一见东宫漏水,便果断跳船。”

 侯君集毫不掩饰自己的讥讽之意。

 “唉……这也是没办法。不管怎么说,李治同样也是他的亲外甥。

 “怎么着也比我李明强。”

 李明自我安慰道。

 房玄龄定定地看着他,眼神中有些责备:

 “殿下锋芒毕露,吓退了许多人,过早将他们推到晋王殿下那边了。

 “现在殿下是朝臣们争论的焦点,倒是掩盖了晋王殿下的动作,让他悄悄地拉拢培植势力。”

 “哦?雉奴哥还有这份心机?”李明有些惊讶。

 历史上的李治是个腹黑,这他知道。

 可现在的李治才十三岁,是不是有点早熟了……

 嗯,十三岁,在唐朝也不算太早熟,过两年已经能结婚生子,完成许多现代人三十三岁都完不成的伟业了。

 “定然是那李世绩在旁辅佐,为那小儿铺路。”侯君集毫不客气、又有些忌惮地说。

 李世绩能文能武,而且情商比侯君集高得多,从不居功自傲,因此仕途一路平坦。

 侯君集常与他自比,内心深处自叹不如,但又不愿意承认。

 “唉……表面是英国公辅佐,其实是陛下暗中助力。”

 房玄龄放下茶碗叹气道:

 “没有陛下首肯,晋王殿下岂能这样频繁走动?

 “事实上,虽然殿下在朝廷搞出了大动静,但实际得利最丰厚的,还属晋王殿下。”

 山鸡哥真贼啊,闷声发大财……李明直龇牙。

 说到底,李世民只是给了李明争一争的资格,又不是直接钦点他为下一任话事人。

 在将李明过继给长孙皇后以后,李世民便撤去了对李明的“新手保护”。

 朝臣们该弹劾弹劾,该站队站队,不干涉。

 而在陛下一通微操以后,现在宫中的格局已经十分明了了。

 李承乾、李泰、李治、李明,四人各显神通,同台竞技。

 “辽东那边如何?”李明问道。

 他在朝中的实力最弱,辽东是他的最大底气。

 朝中和辽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首都边疆两开花,这样才称得上健全。

 见势不妙,他也可以随时开溜,割据东北继续苟着。

 根据李明的要求,长孙延每天制作工作简报,向长安汇报。

 若有要事,先行处理后,再由辽东节度使亲自定夺。

 提前让李明体验到了君主离线制。

 而且因为现在是非战时,所以无法动用飞驿驰道。

 单趟信件需要十五天才能送到长安,回信又得十五天。

 侯君集道:

 “截至十五天前,那边一切如常。

 “宿麦丰收,营州的田地全部分配,两地的荒地也在开垦中,截至今日合计开垦荒田十万余亩。

 “经济与发展委员会下新设的各大商社,以及民间的商人,也都进入高句丽经营了。

 “还有,经陛下特许,与内地各州县的煤铁贸易也已经开展起来了。

 “邻近州县近期似乎格外缺煤铁,生意兴隆。”

 “缺煤铁?”李明有些吃惊。

 邻**州的州县,不就是燕山和太行山一线吗?

 那地方缺煤缺铁?搞笑呢?

 “不是还在往西北大漠运送铁矿吗?怎么还会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