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你阿娘还是你阿娘(第2页)

 李明多问了一嘴。

 侯君集很干脆地摇头:

 “不知道。需要去函问问吗?”

 李明想了一想,摆手道:

 “算了吧,专门去信也太远了,有什么事的时候再一并问吧。”

 反正辽东就是沿着既定方针,继续种田、继续和平演变北方邻国,积攒物质力量,时刻备战。

 嗯,尽管李世民给了他另一条“和平夺权”的道路。

 但李明并没有懈怠基本盘的开发,更没有放松警惕放下枪杆子的想法。

 枪杆在手中,万事好成功。

 辽东被自己从根到头修整过,所以没什么问题。

 几人的重心又回到了朝堂上。

 李明问:

 “这几日的朝会上,有人从头至尾没有反对过我吗?”

 “有的。”侯君集掏出小本本。

 观察朝廷百官对李明“高升一步”的反应,这事是李明特别关照过的。

 有拉拢的价值,可以作为潜在盟友。

 “并不多,大理寺卿孙伏伽、中书侍郎崔仁师等舌战群儒,这倒是意料之中。

 “不过也有一些人始终没有表态。嗯,其中职位最高的杨师道。”

 “杨师道是?”

 “中书令。”

 “哦~?”

 李明有些惊讶。

 中书省是发布政令的最高机关,其长官中书令,在行政编制上是首席宰相。

 虽然实际上不如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秦王府老将那么受器重,但地位之高是毋庸置疑的。

 “你们和老杨很熟吗?”李明问。

 言外之意是,杨师道为什么会偏向我这边?

 宁这甩手掌柜是除了种田啥都不知道啊……房玄龄与侯君集互视一眼,道:

 “杨令公出身弘农杨氏,是观德王杨雄之子。”

 “so?”李明挑了挑眉。

 朝廷里都是门阀士族官n代,有个弘农杨氏有什么稀奇?

 侯君集的呼吸陡然粗重,瓮声道:

 “殿下的生母也出自弘农杨氏观王房,是杨雄的侄孙女。

 “所以杨师道是令母的堂叔,是殿下您的叔公。”

 “哦?!”

 李明一惊。

 搞了半天,原来我是弘农杨氏的亲戚?!

 一开始还以为是隋炀帝那一脉的亲戚呢。

 切。

 这时,房府的门童来报:

 “相公,杨令公来访。”

 说曹操曹操到。

 “请。”

 不一会,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文官趋步入内。

 看见李明和侯君集也在,不由得一惊。

 “叔公!”李明脆生生地喊了一声。杨师道的表情立刻松弛了下来,款步入内。

 “杨令公有何事莅临草庐?”

 房玄龄面无表情地客套、倒茶。

 杨师道有些顾忌地看了一眼一旁的李明,做了一番思想工作,才说道:

 “为在下的原属下,马周之事而来。”

 马周……提起这名字,李明又忍不住呲牙了。

 也许房玄龄是对的,自己确实太锋芒毕露了。

 以

至于赶走了马周,腾出了晋王府长史这个位子,让长孙无忌给占了。

 他又想起了那个笑话:当敌人很菜的时候,千万别把他干掉。

 否则换上来一个通天代,就有得自己头疼了。

 “陛下已经下诏,马明府也已经去章丘县走马上任了。现在再疏通,恐怕……”

 房玄龄让自己的语气表现出了一丝为难。

 “非也非也,相公您误会了!”

 杨师道急得连连摆手:

 “在下来,主要是想打听……”

 他又忌惮地看了一眼李明。

 李明回以理解的微笑:

 “我要回家吃晚饭了,叔公相父继续聊哈。”

 把最近炙手可热的准·嫡皇子殿下给赶走了,杨师道更是如坐针毡,连连说道:

 “非也非也!殿下请坐,侯尚书请坐!”

 老杨的道行显然比房玄龄浅得多,性格也更软弱一些

 房玄龄捋着山羊胡,静候对方开口。

 杨师道深吸一口气,似乎是下定了决心,才说道:

 “马周是原中书省属官,而中书省又是在下主持的府台。

 “听闻马周是被李节度所弹劾的。

 “不知中书省哪里得罪了李节度,在下才特来向房相公求教。”

 李明听懂了。

 老杨有投靠十四党的意向,但手下突然被贬后,他一下子搞不懂小侄孙李明的态度了,所以来老房这里投石问路。

 房玄龄笑了:

 “殿下本人就在敝府,令公何不亲自问他?”

 就在杨师道尴尬万分的时候,李明回以诚挚的微笑,主动解释道:

 “我并不是针对马周,更不是针对中书省或叔公你。

 “我只针对蠢政。

 “马周提出了一条蠢政,我当着陛下的面驳斥了他,仅此而已。”

 不经意间,就流露出了“被陛下亲自带着与朝臣奏对”这一事实。

 李明殿下竟受宠至此,这是储君才有的待遇啊……杨师道脸上闪过惊讶之色。

 “敢问,节度使所说的蠢政是……”

 “两税法,在齐州酿成民变的那条蠢政。”李明说道。

 杨师道一怔:

 “我道是为什么只在一地试行新税法,原来是李节度力阻……”

 若是没有李明这么一卡,这条蠢政若在全国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