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900朱门(第3页)

 经过八个月的募集,根据《光绪朝东华录》中载,息借商款募集总额1102万两白银、当时清廷的财政收入为8103万两白银。 

 对比隔壁的倭国,睦仁为了打赢甲午海战带头节衣缩食、全国上下一起凑出战争费用,这对比感非常的强烈。 

 你说清廷不如倭国?其实不是国的问题、主要是人的问题,人出问题了国家也就烂了。 

 老妖婆要是带头节衣缩食号召全国民众抗倭,那倭国的历史就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异族终究是异族,根本就没有号召天下的能力、也就无法发挥出东方这台机器的全部功力。 

 战败后的清廷与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清廷赔偿倭国2亿两白银、后追加三千万两赎辽费。 

 1897年举步艰难的清廷准备借贷过日,当时英格兰和沙俄为了独占贷款权吵了起来、清廷谁都不敢得罪也就暂停借款。 

 次年光绪帝下令让臣子想个办法解决赔款问题,詹事府右中允黄思允建议仿效西方国家发行公债。 

 ‘合天下之地力人力财力,类别区分,各出其余,以应国家之急;似乎四万万之众,不难借一二万万之款’作者黄思允。 

 光绪随即安排户部议决,拟定发行清廷公债章程,取名“昭信股票”,有以昭信守之意。 

 没错!清廷发行最早的公债并不叫做债券而是股票,此项借款关乎清廷的自立自强,所以黄思永将借款股票命名为自强股票。 

 具体效果只要了解清廷尿性的人都应该知道,无非是狠狠的割了一波爱清人士的韭菜就草草了之。 

 一开始息借商款的一千万两白银如何偿还? 

 堂下何人、竟敢状告本官还钱! 

 昭信股票预计发行总额1亿两白银,但到停止发行时,共计认购不足2000万两。 

 从中就能看得出来,偿还赔款、外债清廷是积极的、主动的;可是战后重建、以及股市救市是冷漠的、被动的。 

 故此松江股市崩盘后、汉川铁路公司爆仓、清廷继续装死,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开始送清廷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