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 905浙商(第2页)
同治元年刘镛已经创业16年、此时36岁,当年的200元已经上升数十万之巨、从南浔发展到了松江。
曾经的合作伙伴一人撤资离去、一人去世,丝行的业务由刘镛全权负责、并且是得到了官署的支持。
“我记忆中最深刻的画面是当年刚创业的时候,那年春天的春丝抽的特别多特别好、大丝行们联合压低丝价。
贱卖与不贱卖都要赔本,我那个时候非常的惆怅、甚至想自己摇船去往松江卖。
在此我不得不感谢我的妻子,她和我说没本钱没关系,这可以慢慢的积累、可一丝希望也是希望。
皇上有句话说得很好,人生就是一场豪赌!我下定决心带着生丝自己摇船去往松江。
顺着河流日夜兼程、在那曲曲折折的水路中飘荡着,我终于来到了松江十六铺。
这是我人生中最难以忘却的画面,码头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大轮船、有来自西方各国的、有来自美洲各国的。
当我打听松江辑丝的价格的时候、我是被震惊得无法言语、仿佛是在告诉我这个世界是假的!
湖州那边辑丝每两7分1、松江这边2两白银,这可是三倍的差价呀!湖州距离松江不是很遥远!”刘镛激动万分。
台下的商人们对此很是淡定,信息差一直是暴利中的暴利、谁掌握了最新的信息谁就拥有了财富。
这就是刘镛想要告诉众人的道理,信息差一直存在着、即使两地距离不远也同样存在。
刘镛激动的眼神看着朱文聪,自己壮着胆子向湖州同行公布了松江辑丝的价格、朱文聪也敢公布海外价格、并鼓励国内商人出海!
尤其是松江九鼎商业广场的产品、直接明码标价,不会坑骗外地人、也不接受讨价还价,让人自由选择。
国内只有数倍价格的差距、到了国外就是后面加个零了,其中的恐怖利润让人瞠目结舌。
许多人憎恨刘镛、朱文聪将价格透明化,但信息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广而告之。
朱文聪是不喜欢利用信息差谋取暴利的人,个人的富裕远远比不上群体的富裕。
“我发现对比晋商、徽商,浙商更热衷于实业的发展!”苏妍婍做着小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