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七章 下场(第2页)
闰十一月初三日,旨意下达,陈新甲被堵上嘴巴,斩于正阳门外街市之上。n
都察院、六科竞相庆贺弹劾成功,国子监监生与进京赶考的举子们聚在一起齐呼圣上英明。n
唯有崇祯皇帝本人怅然若失。n
随后,崇祯皇帝以兵部侍郎张国维代兵部尚书一职。n
而经此一事,不仅崇祯皇帝认识到与清虏议和的事情不得人心,暂代兵部尚书一职的张国维也不敢再提此事。n
内阁首辅周延儒和其他内阁大臣们,同样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从此以后更是事无大小皆请旨而行,没人敢对任何事擅自做主或者担当任事了。n
至于与清虏议和的事情,也就这样不了了之,全当没有发生过了。n
消息传到锦州军前,原先还是坐上宾的陈新第随即被锁拿关押,因为陈新甲的推举而当上兵部职方司郎中的马绍愉立即上了请罪奏折。n
由于他几乎完整保存了陈新甲与他来往的相关书信,自然一股脑儿把责任推到了陈新甲的身上。n
马绍愉请罪奏折与相关书信送入京师之后,崇祯皇帝降旨不予追究,仍以其为兵部职方司郎中监军锦州。n
包括陈新第,也一并释放,不予追究治罪。n
其实,崇祯皇帝下旨处死陈新甲后没几天就有点后悔了。n
面对因循怠惰、毫无担当的满朝文武大臣,他又开始念起陈新甲的好来了。n
可是事已至此,他还怎么办呢?n
而且他也没有太多的精力继续纠结这个事情了,中州战场的新局势很快就将他的注意力转移了过去。n
河决开封后,开封周边以及开封府东南部、归德府南部、凤阳府西北部,广大地区成为一片泽国。n
李自成、罗汝才、贺一龙、贺锦、袁时中等流贼头子们无法进入开封,也无法向东就食,随即撤围西去。n
十月中旬,李自成等督军行至孟津,听说三边总督孙传庭率军出了潼关,已经进抵陕州,于是缺吃少穿的流贼大军,便在小袁营头领袁时中力主之下,决定转而向北,企图从孟津北渡黄河,避实击虚,劫掠怀庆府。n
十月下旬,北渡黄河的贼军先锋小袁营一部刚上对岸不久,就被驻兵怀庆府的许定国部以及闻讯奉命来援的保定兵虎大威率部合兵击溃。n
流贼北渡先锋非死即降,过河船只也落入黄河北岸官军之手,只得打消了继续过河北上怀庆府的念头。n
加上此时三边总督孙传庭的秦军主力正驻兵陕州严阵以待,流贼大军只得掉头南下,十一月上旬剽掠汝州,十一月中旬剽掠南阳,犹如蝗虫过境。n
偃师、登封、汝州、郏县、襄城、宝丰、叶县、舞阳、遂平、上蔡,一座座城池相继失陷,沦为焦土。n
孙传庭则率秦军主力在其后,隔着几天的路程,一路尾随追击,一路收复失地,并收拢各地逃兵。n
到了十一月底,流贼大军进抵汝宁府外,以各部老营裹挟流民数十万,将城池高大的汝宁府城团团围住。n
就在崇祯皇帝下旨处死陈新甲的当天,李自成合诸流贼围汝宁的消息终于送到了京师。n
而新任兵部尚书张国维部部议的结果,仍是要召四方之兵前去围剿流贼,并为汝宁解围。n
内阁附议。n
崇祯皇帝对汝宁府被围并没有那么上心,甚至一度动过干脆放弃汝宁府的念头,毕竟驻守汝宁府城的平蛮将军方国安和左良玉没什么两样。n
他们打流贼不行,但是祸害百姓,那可是京师闻名,御史言官们都不知道弹劾他们多少回了。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