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记哼哈大王

第一一五七章 下场(第3页)

 

可是面对兵部拿出的对策,已经内阁附议的态度,再想想彼处距离中都近在咫尺,甚至南下武昌、东进南京都有可能,崇祯皇帝也只能硬着头皮准奏。n

 

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初五,旨意正式下达,加侯恂兵部尚书衔,再次任命为督师,督办保定、河南、湖广等地军务兼理粮饷,统率杨文岳、孙传庭、方一藻、左良玉、方国安等部兵马奔赴汝宁府,会剿流贼。n

 

当然,这些消息送到杨振的手上时,已经是六天以后了。n

 

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十一日,杨振在盖州城内见到风尘仆仆赶回了的李吉。n

 

所以他不仅早早知道了议和事泄在京师造成的轩然大波,而且听了李吉亲眼目睹的陈新甲被斩首弃市的惨状,以及随后京师朝堂做出的一系列决策。n

 

同样也看了李吉搜集带回的京师各家抄报,看到有的抄报上赫然写着陈新甲下狱后,还曾写信给山海关兵部分司郎中沈迅,托其联络自己上书营救,杨振一时心中颇为不忍。n

 

但杨振也很清楚,陈新甲这个事情闹到最后这个结果,很大程度上是陈新甲自己不愿老老实实为皇帝背锅造成的。n

 

如果下狱后,他认罪态度良好,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安安静静待在里面,一年半载之后,形势发生变化,他很可能会被重新起复任用。n

 

这样的先例有很多,比如周延儒、孙传庭、傅宗龙,还有最近声名赫赫、如日中天的侯恂。n

 

但凡他想开一点,认识到自己就是个背锅的,然后把锅背好,就能继续简在帝心,早晚有复出的那一天。n

 

从崇祯皇帝压下兵科给事中的弹劾,留中不发,就能看出皇帝的态度,虽然下旨申斥其荒唐,狠狠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但是一开始并没有要处死陈新甲的想法。n

 

当然了,事情已经过去,杨振能做的也就只能给予其家族一定的关照了。n

 

杨振命李吉安排人,尽快联络陈新第,请他到金海镇来任职。n

 

现在陈新第顶着一个罪臣亲属的帽子,估计今后不论在京师,或者地方,近期内都不可能再得到朝廷任命的职务了。n

 

根据陈新甲事发后,沈迅写来的信件,杨振知道陈氏兄弟两人都是举人出身。n

 

陈新甲自不用说了,一直官运亨通。n

 

至于陈新第,虽然仕途有点坎坷,但也曾在某地做过知州,后因城池沦陷而获罪进京候勘。n

 

以现在的情况,他的待罪候勘时间必将遥遥无期。n

 

这样一来,对陈新第来说,到金海镇任职,将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择。n

 

不过听了李吉的讲述,杨振对他所说的民间抄报房倒是很有兴趣。n

 

他以前没往这个方面考虑过,是以根本不知道在“报房”这种事物,居然在明朝就出现了。n

 

虽然从李吉带回来的几家抄报来看,这些折页册子实质只是宫门抄或朝廷邸报的仿品而已,完全没有后世报纸的样子。n

 

但是杨振却从中看到了后世报纸的雏形。n

 

这种东西只要略加整改,就能发挥后世报纸的作用,用得好了可以操控舆论,用不好了则容易被舆论所操控。n

 

为此,杨振吩咐李吉,从统计公所挑选精干人员到京师,继续加大投入,好好经营洪兴抄报房,以备将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