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卢宝荣教授的演讲(第3页)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其次是风险放大效应。‘实验室制造’这个标签很容易引发大家的联想和恐慌。但实际上,转基因食品上市前需要经过平均16年的安全评估,检测项目超过600项,而普通食品的评估时间仅3 - 5年。全球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口已经超过60亿了,这么庞大的群体,这么多年来,还没有发现任何科学确认的健康损害案例。”

 

卢宝荣教授神情变得严肃起来,继续剖析:

 

“再者,转基因技术在利益博弈中被工具化了。从商业竞争角度看,有机食品行业靠着‘非转基因’标签,能获取30% - 200%的溢价,有机食品产业和生物技术之间存在着高达2300亿美元的市场竞争关系;在贸易方面,某些国家把转基因争议当作贸易壁垒工具,比如欧盟就曾通过限制转基因大豆进口,来保护他们本土的油菜籽产业;还有一些组织,部分环保组织依靠‘反转基因’议题来募集资金,像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每年通过这个议题筹得的款项超过3亿欧元。”

 

最后,卢宝荣教授语重心长地说:

 

“从文化伦理投射角度来看,在宗教层面,部分教派觉得基因操作是‘篡改神的创造’,印度就曾因为‘种子女神’的信仰,爆发过大规模的抗议;在农耕传统深厚的国家,像法国,人们把种子看作是‘土地契约’,认为实验室育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联结。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了社会上有不少人反对转基因技术。但我相信,只要大家深入了解转基因技术的本质和安全性,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人理性看待它。”

 

卢宝荣教授一番鞭辟入里的剖析结束后,现场先是短暂的安静,随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讨论声。

 

理科生们纷纷点头,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教授提及的科学原理和数据有着更深的理解,此刻眼中满是对教授观点的认同。

 

“卢教授说得太对了,之前我就隐隐觉得反转基因的很多观点站不住脚,现在听了这些,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物理系男生兴奋地对身旁同学说道。

 

文科生们也陷入了思考,不少人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一位文学院的女生激动地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我一直被那些片面的观点误导,今天听了教授的话,真的是醍醐灌顶。我们确实不该被一些模糊的概念和情绪化的言论左右,得用科学的思维去重新审视这些问题。”

 

随着讨论的深入,现场绝大多数人都对卢宝荣教授的观点表示认可。

 

大家围聚在一起,热烈的交流着对转基因技术全新的认识,气氛热烈而和谐,之前因岳正义煽动而产生的阴霾,此刻也在科学与理性的光辉下渐渐消散。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