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的药品也会出现缺陷,转基因呢?(第3页)

第四,转基因安全性的原理,比药品更加简单,更容易确认安全。可以看上面我的内容即确定蛋白质安全,就等于转基因安全。吃转基因本质上就相当于吃鸡蛋。鸡蛋如果安全,那么转基因食品即安全。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按照生物学权威教科书的定义:

1.转基因改变的是遗传信息,也就是所谓“碱基的排列次序”,并未增加新的物质(碱基成分),因此,从食品角度,转基因食品中“外源基因”消化后的可吸收营养成分(核苷酸)与常规食品毫无二致。

2.外源基因表达的“新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也仅仅是20种氨基酸排列次序的变化,从食品角度,“外源基因表达新蛋白质”消化后的可吸收营养成分(20种氨基酸)与常规食品毫无二致。

3.在消化前的“外源基因”和“新蛋白质”在致敏性、毒性、抗营养因子等方面经过严苛的测试,确保不存在上述问题。

很显然,药品的相关要素比转基因食品更加复杂。

第五,确认转基因安全的科学实验方,来源于多个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利益的国家,在利益上不可能勾结起来欺骗大众。而药品研究可能掌控在少数财团手里。

特别要强调的是:中国境内所有的转基因项目,都是国务院直接拨款的公益项目,且按照新的法律法规,已经不允许与境外机构进行合作。这确保了转基因的研究和推广,由中国国家单位完全掌控。而药品却可以由私人资本或者外国资本掌控。

第六,转基因食品风险管控机制比药品更加严格。国家设立了专门的转基因安全评估机构,成员都是最顶级的专业人士,许多都是两院院士。而药品只是普通的商业产品,没有这么多权威人士、权威机构“盯梢”。中国政府还为转基因的管理立法200多个,是美国的2倍。

第七,对转基因的社会舆论的监管和压迫,远远超过药品。

由于转基因话题的高度敏感性,全球所有人的眼睛都“血淋淋”的盯着。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一些职业打假机构,巴不得看见转基因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对美国大量低价倾销产品不满的欧洲国家,也恨不得发现转基因出现安全问题,这样就可以有借口抵制进口。所以,转基因企业一律战战兢兢,一百万个小心翼翼,在产品质量上确保万无一失。因为任何一个安全问题被曝光,百分之百会立即导致社会舆论的滔天巨浪,相关企业会立即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就确保了转基因食品在理论上比传统食品更加安全。而药品不具备这么高的关注度和舆论压力。

第八,转基因科学比药品更加高端,不可能埋伏隐患。转基因是生物工程育种,涉及到多个分子生物学、食品毒理学等多个学科。而药品涉及的学科相对较少。

第九,研究转基因的研究机构,数量上比研究药品的机构更多。

自1960年代出现研究转基因的sci论文,全球有超过来自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百万名以上科研工作者发表的超过10万篇实验论文。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实验室的数量,远远超过研究药品的实验室的数量。全球这么多的实验室,分布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做了接近70年的科学实验,完全搞清楚了转基因的原理,非常清楚转基因本身没有毒性。而药品的实验室,数量相对较少,科学家对药品的研究不如对转基因研究的深入透彻。

第十,杂交水稻也没有您说的那样,有了几十年的实践后才投入市场,而是直接投入市场,结果依然被消费者充分信任。而转基因在原理上肯定比杂交育种更加安全。

比如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就是一次性大规模的转入50万个以上的基因,这么大规模的转入基因,而且是漫无目的的转入基因,风险性理论上就高,但依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当然,袁隆平院士也是支持转基因的他与张启发院士有转基因项目的合作。

而转基因技术,仅仅是转入1个基因,注意是1个基因,比杂交育种更加精确可控,理论上就比杂交更加安全。之所以一部分民众惧怕转基因,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翻译的问题”,“转基因”这个词汇一听就让人害怕。

第十一,药品被发现有问题的周期很短,也可能上市一二年就出现问题。而转基因研究有接近70年,大规模上市接近30年,目前没有一例安全事故。用于在全球大规模养殖动物,动物也健康的繁衍了很多代,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所以说,拿历史上极少数药品出现问题的例子来对比转基因安全性,是很不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