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发:转基因实验有600多个环节(第2页)

彭于发说,现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时机已经成熟。从技术体系看,国产抗虫棉产业化稳步发展,水稻、玉米、大豆等一批转基因新产品取得突破,基因发掘和遗传转化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此外,生物安全法规和评价监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保障安全,“连美国欧盟都承认中国的转基因安全评价管理是好的,最务实有效的,同时也是先进的”。

彭于发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在转基因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彭于发强调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他指出,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如同工业革命中的关键技术一样,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变革性的可能。通过转基因技术,能够将特定的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作物获得原本不具备的优良性状。例如抗虫转基因作物,它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在传统农业中,为了防治害虫,农民往往需要大量喷洒农药,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非靶标生物。而抗虫转基因作物自身能够产生对害虫有毒性的蛋白,精准地抵御害虫侵害,在保障作物产量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安全性方面,彭于发认为经过了严格科学评估和审批的转基因产品肯定是安全的。他表示,转基因技术研发和应用过程中有一整套严格的安全评价体系。从实验室研究到田间试验,再到最终的商业化推广,至少有600多道环节,而且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多方面的检测和评估。科学家们会对转基因生物的毒性、致敏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分析。只有当各项指标都符合安全标准,证明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没有危害或风险可控时,才会被批准进入市场。而且,多年来全球范围内大量的转基因产品应用实践也并未发现其对人体健康造成实质性危害的案例,这充分证明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