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所有反对转基因的行为,都是利用谣言(第3页)
文中列举的另外一名专家杰弗里·史密斯(jeffrey.sith,美国),是一位资深的反转人士,从1998年开始,即以发表各种反转言论的书籍而出名;还有一位英籍华人科学家何美芸,是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批评家,她反对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美国人不吃转基因,专让中国人吃。”
一位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的副教授孙锡良于2010年2月23日在中华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转基因粮食与贸易保护的关系》帖子,该帖称美国人超市里的转基因食品无人问津,美国生产出来的转基因作物都销往亚洲,而韩国和日本出于贸易保护政策基本不进口转基因作物,这些转基因玉米、大豆都卖到了中国。
但是,据美国农业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均在90%以上,其中玉米产量的87%在国内消费,出口量仅占13%。而美国国内消费的转基因玉米中,20%为食用。转基因大豆产量的54%为国内消费,出口量占46%,美国国内消费的转基因大豆中,90%都为食用。
由此可见,美国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还是在国内消费,出口仅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中国进口的转基因作物不仅仅来自美国。日本和韩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日本进口的3000多万吨粮食中有1700万吨来自于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作物不增产”
2013年10月25日,着名的职业反转人士佟屏亚发表评论称“全世界没有任何一项转基因作物是增产的”、“转基因作物增产是骗人的”。事实上,他混淆了两个概念,一个是“作物本身产量增加”,另一个则是“通过一定的措施减少产量损失进而达到客观增产”。
转基因增产是客观存在的。理论上,农民在作物生长阶段能够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则作物不会因此减产。在生产中,全部及时地去除这些病虫害是很难做到的。转基因这项生物技术可以避免由于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而带来的产量损失,客观上带来增产效果。目前,转基因技术主要增加了作物的抗虫和抗除草剂特性,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和劳动力投入,减少因虫害导致的产量损失,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这也是我们常说转基因作物更加绿色的原因。巴西、阿根廷自种植转基因大豆以后,产量大幅度提升,已经晋升为第二、三位的大豆出口国。这是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国内网络、报纸等媒体流传较为广泛的关于“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观点,很大一部分是一些没有生物学相关知识背景知识的人所谓的“科学发现”,极大地歪曲事实和专业理论,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消费者。还有一些隔行业的学者有目的地在宣传一些错误的观点,这些观点经不起专业的推敲。甚至还有一些人,在网络上故意散播一些没有根据的谣言,以此来博取点击率和搜索热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大众的视听。面对转基因这项与我们生活已经息息相关的生物技术,我们应当多听听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们的建议和评论,切不要纠缠于网络流言,更不要以讹传讹。
作者:王萍,女,1986年出生,2011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生命科学技术中心,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相关工作。
注:本文根据北京理工大学胡瑞法教授的一些观点整理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