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智宏: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第2页)

我们需要开发出更多的马铃薯产品,例如作为休闲食品,我国薯条、薯片消耗不少,但是我国产品的种类比美国少得多。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所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落后的。

而未来大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很强的食品加工业来牵引。

在农业产业方面,我国原本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还未做强,这一点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很大。

例如,荷兰的花卉产业已经是全世界最强的。

从新品种审定到形成全世界最大的花卉拍卖市场,每天大量的全球物流运输,小众的农产品花卉却成为全世界的老大。

我国是很多重要花卉、果树的原产地,有丰富的遗传资源,但没有很好的利用。

又如,我国作为茶叶的原产地,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是全球第一,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球60%和40%。

然而中国茶叶产业仅仅是做大,还没有做强。

我国的茶叶百强企业产值总和几年前还不足163亿元,不如一个不生产茶叶的英国的茶叶加工企业立顿的产值,说明茶产业尚未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

未来农业的发展需要市场引领。但各地发展茶产业时还没有从全球视角考虑,甚至没有从全国视野来看。

茶叶作为大的木本作物,科学家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

比如对茶叶进行深加工,打造中国的品牌,提取茶叶保健成分做成保健品等。

日本茶叶产量不多,但日本做的抹茶非常受欢迎,其实很多都是用中国产的茶叶作为原料,而我国喝茶还是传统的用开水泡的方式。

又如,过去喝茶是慢生活,现在年轻人生活节奏加快,能不能把茶叶加工成年轻人喜欢的形式,适应他们的需求,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农业要放在大农业的范围来考虑,即从农林牧副渔的角度来看,农业生产是一个整体,是相辅相成的。

我国自然环境种类多样,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农业发展模式。东北土地面积大,可以像美国那样发展大农业;西南山区连片土地少,要根据具体情况发展小规模农业经营。

农业生产模式的确立需要结合科学家的工作,但同时,农业经济学家在这方面有很大的责任,他们应该更多地考虑未来中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怎样发展。

这对提高我国农业潜力、增加农民收入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未来农业将跨领域深度联合

未来的农业和工业很可能是融合在一起的。

合成生物学把植物中的基因转移到微生物中去,用来生产某些特定的物质。

这有可能完全改变当前某些农作物的生产方式。

比如中药材人参中,人参皂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人参皂苷有300多种。

通过大量的提纯和化学分析,科学家发现大概有五六种人参皂苷真正发挥生理功能,有的能提高免疫力,有的有消炎作用。

但传统的从人参中提纯的方法能够得到的这类稀有人参皂苷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