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转基因,确实因为利益(第2页)
棉花:2024年巴西棉花出口量达到1230万包,约317.85万吨,假设棉花均价为2000美元\/吨,出口额约为63.6亿美元。巴西棉花转基因种植技术应用广泛,若按80%为转基因计算,转基因棉花出口额约为50.9亿美元。
综合以上数据,巴西每年出口转基因产品赚取的外汇约为600亿美元。
也就是说,巴西每年通过出口转基因产品赚取600亿美金的巨额外汇 ,这些资金就像源源不断的血液,回流到巴西国内经济的各个角落。一方面,政府有了更充足的资金投入到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领域,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创新提供了经济基础,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这不仅增强了巴西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力,也让每一位巴西国民从中受益。
巴西作为农业大国,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对其农民增收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20世纪90年代末,巴西开始种植转基因作物,在此之前,农民面临着诸多挑战,农作物易遭受病虫害侵袭,导致产量受限,收益也不高。据相关资料显示,那时巴西农民种植传统作物,每年的收入增长较为缓慢,甚至在一些灾年还会出现收入下滑的情况。
以巴西马托格罗索州的一户农民若昂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末巴西大规模推广转基因作物之前,若昂主要种植传统大豆和玉米。那时,农作物常遭受病虫害侵袭,他每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农药和化肥 ,即便如此,产量也并不稳定。据他回忆,当时每年种植大豆和玉米的总收入大约在2-3万美元,除去成本后,实际到手的利润只有1-1.5万美元左右。
自2000年开始,若昂开始尝试种植转基因大豆和玉米。转基因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强,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同时还降低了人工管理成本。而且,转基因作物的产量明显高于传统作物。如今,若昂种植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的年收入可达6-8万美元,扣除成本后,净利润约为4-5万美元,相较于种植传统作物时期,收入提升了近3倍 。
若昂只是巴西众多受益农民的一个缩影。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指出,2003-2018年间,巴西种植生物技术作物的农民获得的经济效益高达266亿美元 ,仅在2018年就获得了34亿美元。巴西咨询机构celeres报道,转基因作物种植户及开发商在2003-2009年间通过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获取的经济收入高达35亿美元,仅2009年收入就达7亿美元 。从这些宏观数据也能看出,转基因技术的推广给巴西农民群体带来了显着的增收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转基因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带来巨大利益。
自1982年转基因技术首次应用于医药领域以来,其为全球医疗健康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如今,90%以上的疫苗以及很大比例的药品都依赖于转基因技术,产生的产值难以估量,拯救的生命更是不计其数。
以转基因胰岛素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前,胰岛素需从动物胰腺中提取,产量极低。一头300斤的公牛仅能产生30毫升胰岛素,而一个糖尿病人一天可能就需要4毫升。当时,胰岛素价格极其昂贵,一支胰岛素在上世纪80年代售价高达一两百美元 ,换算到现在,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价格堪称天文数字。
198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利用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的人胰岛素进行商业化生产,这一突破彻底改变了糖尿病治疗的局面。如今,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的胰岛素价格大幅下降,每支仅需几十元人民币,如果有医保报销,患者自付费用甚至低至十几元。自转基因胰岛素广泛应用以来,全球至少上亿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他们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生活质量得到显着提升。
在疫苗方面,许多常见疫苗都是转基因技术的产物,如今的转基因疫苗已经超过90%。比如乙肝疫苗,通过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导入酵母菌中,使其大量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经过纯化后制成疫苗。这种疫苗不仅免疫效果好,而且安全性高,为全球乙肝的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使乙肝病毒感染率大幅下降,在过去几十年间,至少减少了数千万例乙肝感染病例,极大降低了乙肝相关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风险,挽救了无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