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转基因,确实因为利益(第3页)
除了胰岛素和乙肝疫苗,还有众多转基因药物在肿瘤、心脑血管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等治疗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干扰素,用于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每年全球使用量达数百万剂,帮助无数患者对抗疾病;生长激素用于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等疾病,让许多身材矮小的儿童能够正常生长发育。这些转基因药物创造的市场规模每年可达数百亿美元 ,而且随着医疗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这一数字还在持续攀升。
转基因药物和疫苗的应用已超过了50年,在这期间,它们拯救的生命数量堪称天文数字,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浪潮中。
有人质疑相关企业因之获取了巨额利益。但其实,这完全无可厚非。毕竟在商业世界里,利益本就是推动企业前行的重要引擎。事实上,正是因为有利益的存在,才让我们对产品更有信心。
利益越大,企业反而越会谨慎对待。
因为企业和科研工作者若想心安理得地收获名与利,就必须本本分分把科研工作做扎实,一丝不苟地把控好产品安全质量关,绝用不着去干那种投毒般的勾当,把自己送进监狱。
放眼全球,几十亿双如血淋淋般锐利的眼睛紧紧盯着这些企业。哪怕产品出现一丝一毫安全上的瑕疵,在舆论场上都必然会掀起惊涛骇浪。就拿国外那些生物育种企业来说,很多都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首要目标就是赚钱,为全球股东谋取利益。本着维护自身利益的第一需求,它们更是不敢有任何大意,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远超常人想象。因为它们深知,只有产品安全可靠,消费者才会心甘情愿地掏钱购买,企业才能持续盈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在中国,转基因技术的推广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2024年正式推广的国产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全部是公益项目,技术拥有完全自主产权,是实实在在的国产技术。这些转基因品种免费、义务地向农民推广,还允许农民自由留种。不仅如此,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农民积极种植,还会给予种植户一定的经济补偿。自2005年之后,根据国家规定,我国不允许与境外机构进行转基因方面的合作,2006年又停止向外国进口转基因种子。国内所有的转基因科研项目,都是公益项目,实实在在让农民得到了好处,国家本身并没有从中获取什么利益。
即便以后出现民营的企业参与到转基因产业当中,那也无可厚非。试问天下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追求利益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只要老老实实把产品的安全质量搞上去,获利本就是天经地义的。其实,哪怕是国企,同样也需要盈利,这是很正常的情况,盈利才能让企业更好地发展,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有利益是好事,这样利国利民的事情,理应得到广泛支持和推广。一项能够切实改善人民生活、推动国家繁荣的技术,无疑是值得我们大力推广的。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现实中存在的一股反对力量。对于那些反对转基因的群体来说,转基因技术的推广损害了他们的既得利益。
在转基因技术普及之前,有机农产品市场打着“纯天然、无污染”的旗号,价格高昂。一只普通的有机鸡可能售价高达几百元,某些高端有机农产品俱乐部收取的会员费甚至高达几万一年。这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获取高额利润。
而转基因技术的推广,使得农产品生产成本降低、产量增加,市场供应更加充足,价格也更加亲民,这无疑冲击了他们原本高高在上的有机农产品市场,让他们的暴利空间被大大压缩。但这种基于商业利益的反对,显然不能成为阻碍转基因技术发展的理由,毕竟,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推广,最终是为了实现更大范围的公共利益和社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