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的谣言,都被政府辟谣过!(上)(第2页)
而且随便一查就有好几起院士联名事件:
30多名院士呼吁保护黑土地。
10位院士联名呼吁建设“巢湖国家地质公园。
7名院士在汉发出联名倡议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
29位院士联名推荐的航空航天杂志《问天少年》。
21名院士联名发起《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传播时代健康强音》倡议,呼吁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传播工作者积极投身到健康传播事业。
新冠时期12位院士联名发倡议:配合排查、及时就医、做好防护。
你李昌平是如何瞎说院士就不需要联名的?
第二,院士各自都有上达高层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渠道,不需要联名;
点评:这个又是你不懂了。绝大多数的院士不是高级领导,并没有垂直的上书建议的渠道。我曾经和中国科学院的一位院士联系,想委托他提交一封信给领导。这位院士的建议是,每年上面都来中国科学院团拜看望老同志,届时他可以试试帮忙。他表示,他也没有那种直接上书的权限。而院士联名,是因为张启发院士给政治局开过课,只有他有这个渠道。
第三,院士都是技术或科学权威,无论是推荐自己的或推荐别人的技术、产品、品种等,有足够的公信力,无需联名。
点评:这个更是李昌平的逻辑思维混乱。61个两院院士之所以联名上书,其实并不是为了推荐具体的品种,而是因为当时国内舆论极其恶劣,对科学很不友好,院士联名的本意是为了呼吁国家出手治理这些恶劣的社会风气。
第四,如果几十名院士联名“上书”推广某种技术或产品或品种等,是非正常态之举。如果“上书”推荐的只是转基因食品或品种,有滥用“准公权力”从事“准商业推广”之嫌疑,有合谋“技术垄断收益”之嫌疑,是有组织的非组织活动。这是极不正常的!
点评:院士本来就有给国家建言献策的权利,联名上书更是没有问题,也只有迷信“大运会禁止转基因食品”这样谣言的李昌平会认为这是滥用“准公权力”和“有组织的非组织活动”。
据李昌平自己说,院士们的这种联名“上书”活动,在他看来像是“院士传销”。但问题在于,李昌平公开的传播各种谣言,那些甚至初中生都不会信一个字的谣言 ,李昌平居然也信!由此可见,以李昌平的个人水平,如果他遇见了真传销,也是堪忧的。传销就是给人洗脑,有智慧的人会上当受骗吗?
其实,61个院士联名上书是老黄历了,那是2013年的事情。如今早就不是61个院士了,据我的了解,两院院士中已经明确支持转基因的,是297个院士。不知道李昌平如何想?李昌平这位研究经济的文科生,是否要单枪匹马推翻整个科学界的集体共识?
61个院士上书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中国遭遇了100年来最大的科学危机!
在院士联名上书的前一年,即2012年,是国内反对科学最猖獗的一年。
据饶毅教授在这一年的演讲,当时社会上对中国科学家骂声一片,社会上“有人在做谣言文章,制造出种种的谣言,让我们中国的科学技术遭遇了近百年来的最大危机。”
饶毅在当时说道:“19世纪火车进入中国时,还有人把轨道扒掉,说影响了中国龙脉,当然那段时期是短暂的,我也希望这件事是短暂的。”
在当时,很多极左人士被煽动在农业部门门口拉起横幅,要求停止一切转基因试验,造谣说转基因“毒害国人健康”。张启发院士本人也在一场会议上遭遇了一群人的暴力攻击。有农科院的研究员,因为子女在家门口遇袭受伤,吓得主动移居国外。很多优秀的研究员因为看不见前途,被迫去外国公司。很多大学的生物育种专业,已经招收不到研究生。
而就在这言论最喧嚣闹腾的2013年10月20日,张启发院士在武汉举办的中国“黄金大米”品尝会现场大发牢骚。可能是这些日子遭遇了太多的压抑,当时的他情绪悲愤且很激动,当着现场300多人的面大声宣称:“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决策不应依靠民意,而应按照法规和程序走,农业部作为主管部门不敢拍板会导致转基因水稻产业化错失良机。”张启发院士说:“当前的困境是国家转基因产业化的发展停滞,无法实现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我个人认为,错失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