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对特异功能的盲目信任(第3页)

 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每一个人都应当具备批判性思维,尤其是公众人物更应肩负起社会责任。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故事的趣味性或者讲述者的权威性,就盲目相信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言论。王德峰教授的此番言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对伪科学的警惕,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去辨别是非,不被虚假信息所迷惑。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被荒诞的“特异功能”等伪科学观念所误导,让科学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认知的角落。

 在当下这个信息如洪流般奔涌的时代,各种观点和言论鱼龙混杂,让人目不暇接。王德峰,身为一名在哲学领域颇具声望的教授,本应凭借其深邃的思想和渊博的学识,为大众在思想的海洋中指明理性的航向,然而,他所讲述的关于那位拥有“预测能力”教师的奇谈,却又一次让“哲学教师”的份量被拉低。

 只要我们稍微运用科学常识,以理性的逻辑思维去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神奇预言”不过是破绽百出的闹剧。从科学的视角来看,人类目前所认知的世界,有着一套严谨且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和因果逻辑。时间的单向性是物理学的基本常识,这就决定了未来的事情在当下是无法被轻易洞察的。那些违背这一基础物理原理的预测,无疑是天方夜谭,从生物学角度而言,人类的生理构造和感知系统也没有赋予我们预知未来的能力。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王德峰教授作为哲学领域的知名学者,竟然对这些毫无科学依据的言论深信不疑,还在公开场合毫不避讳地宣扬。这一现象不禁引人深思:文科生,尤其是像王德峰这样长期沉浸在哲学世界里的人文学者,是否在追求精神世界的过程中,逐渐与科学的严谨精神背道而驰?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否由于过度依赖纯粹的人文思考,而缺乏科学精神的有力指引?

 事实证明,没有科学精神指引的人文,就必定要走向反科学、伪科学。就像王德峰教授此次宣扬的“特异功能”事件,纯粹是基于未经科学验证的故事,充满了迷信色彩。这种缺乏科学依据的言论,不仅误导大众,还可能削弱人文知识分子在人们心中的权威性。在这个案例中,王德峰教授的行为无疑成为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反面教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文科生在面对科学与伪科学时,可能出现的重大失误,好似在无情地印证着那句“文科生误国,文科生误苍生”,实在令人痛心疾首,发人深省。

 (写于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