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跃进为什么会犯错?(第3页)

 20世纪90年代,院士们联名信要求反击“气功热”等伪科学现象:当时,社会上“气功热”等伪科学思潮泛滥,一些不良分子打着气功治病、特异功能等幌子招摇撞骗,不仅严重误导了民众,扰乱了社会秩序,也对科学精神的传播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众多院士秉持着科学理性的态度和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责任感,联名上书中央,呼吁采取有力措施反击伪科学现象,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学精神的弘扬。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响应,通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打击非法气功组织等一系列举措,有效遏制了伪科学的蔓延,重新树立了科学在社会中的权威地位,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营造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社会氛围。

 21世纪初,院士们就国家能源战略问题联名提出建议: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能源需求与日俱增,能源安全和可持续供应成为国家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来自能源、地质、化工等多个专业领域的院士们共同深入研究分析后,联名上书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关于优化能源结构、加大新能源研发投入、加强能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等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这些建议被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中,推动了我国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事例都充分表明,院士们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对国家发展的高度责任感,积极上书建言献策是一种积极且正常的行为,并且在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受到国家鼓励和支持的。而艾跃进对院士们上书推广国产转基因技术的质疑和指责,完全是偏激的、无知的、非理性的,是对院士群体社会责任担当的误解,也是对国家科技发展决策机制的不了解。

 需要重点说明:61位大科学家们之所以联名上书,是由于当时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的国产华恢水稻的安全证书即将到期,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我们国家投资的600多个亿科研经费将会付诸东流,对抗外国企业将要延迟很多年。这61位院士联名上书,旨在呼吁“尽快落实国产技术落地,保护中国国家粮食安全”,而不是艾跃进所说的为了某种不正当利益。

 院士们作为各自领域的顶尖专家,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负有重要责任。他们基于对转基因技术的深入了解和研究,认为其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因此有责任向国家提出合理建议,推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这是正常的履职行为,而非所谓的“政治性行为”。

 拿艾跃进反对转基因,是对艾跃进的人格侮辱

 我有一位朋友,他曾经对艾跃进非常崇拜。有一次,他就艾跃进对转基因的错误批评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结果艾跃进告诉他说,他的观点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自己后面还会继续研究。这表明艾跃进对转基因的看法并非是永远固定不变的,虽然他当时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如果他没有逝世,也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观点。

 然而,这些自媒体营销号却趁着艾跃进逝世,将他十几年前的错误言论反反复复地炒作,把他塑造成为一个反智的典型,让这种反智形象深入人心。尽管这样的言论得到了一些民间人士的吹捧,但在整个科学界,艾跃进的这种观点都被公认为是错误的。这些自媒体营销号故意将艾跃进推到整个科学界的对立面,而从古至今,与科学界对立的人或观点,都难以留下好名声。所以,我认为这些网络上的自媒体天天转发艾跃进反对转基因的视频,并不是真心为了艾跃进好,实际上是对他人格的一种侮辱和绑架,这种行为是不应该被鼓励和支持的,我们应该尊重事实,客观看待历史人物的言论和行为,避免被不实信息和不良企图所误导。

 结论

 艾跃进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其悲剧性体现在,他的本心是热爱国家的,然而却缺乏正确爱国的能力。在 21 世纪,爱国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上的情操,更要体现在行动上,那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但艾跃进在转基因等问题上,受限于自身狭隘的信息获取渠道、薄弱的学术素养以及极端的思维模式,发表了诸多错误且偏激的言论,这些言论不仅与科学事实相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舆论产生了误导,使其在不自知中站在了国家科技发展理性决策的对立面,最终成为了被不实信息裹挟的对象,偏离了他原本爱国的初衷,着实令人感到惋惜与悲哀。

 我们在面对转基因技术这一充满潜力与机遇的现代科技成果时,我们理应秉持科学的态度,高举理性的火炬,坚定不移地尊重科学事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被那些不实言论引入歧途。

 让我们炎黄子孙共同携手营造一个以科学为基石、以理性为指引、以客观为准则的社会舆论环境,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千秋万代。

 (写于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