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转基因有害的确凿证据?(第2页)
接下来,我详细讲讲究竟什么才叫证据,具体来说,什么样确凿的证据才能证明转基因“有害”。
我觉得,只要掌握以下三点要素,哪怕是初中的学生,也能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可靠性。
今天早上,有网友给我发了张截图,是一个“美国人”发表的文章,称“研究表明,转基因不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很多网民不是专业人士,不知道怎么分辨消息真假,甚至有人被崔某误导。其实辨别很简单。以后只要有人发相关信息,就从下面三个方面考察:
第一,有没有实验论文
比如崔某反复提及的“有害证据”,是意大利一位教授的论文,说转基因喂养小白鼠易引发肿瘤。这篇论文最初发在《食品与化学》期刊上,可随后就被撤稿了,所以严格来说,它不能算有效论文证据。后来有人说,教授修改部分数据后,把论文发表在了另一个期刊上。但这个期刊背后的资助方是“绿和”,倾向性明显。而且,媒体报道不能算证据。媒体不是科学机构,从业人员大多不是专业科研人员,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有限。有时候主流大媒体刊登转基因正反两面的消息,也只是给普通观众参考,不能替代科学机构的决策作用。像那些反转人士,总是拿着一些被撤稿或者来源可疑的论文当宝贝,对正规科学实验和论文视而不见,实在荒谬。
第二,有没有被sCi收录
接着上面的例子,那位教授被撤稿后重新发表论文的期刊,影响力因子几乎为零,还没被sCi收录。在专业学术领域,这类期刊通常被看作“垃圾期刊”。很多“垃圾期刊”只要作者付费就刊登论文。几乎所有反转基因的论文都有这问题。而支持转基因的论文,很多发表在《自然》《科学》等权威期刊上。那些反转人士宁愿相信花钱就能发的垃圾期刊上的文章,也不相信权威期刊的研究成果,简直是自欺欺人。他们盲目追捧那些毫无学术价值的自媒体文章,却对科学界的主流研究成果嗤之以鼻,这种行为不仅可笑,还误导了公众对科学的认知。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有没有被同行评议通过
举个例子,假设你做个实验,宣称发明了“永动机”,或者能把崔某和外星人脑袋互换,实验论文还发在了权威期刊上,主流媒体也报道了。这能算确凿证据吗?当然不能。在主流期刊发表论文,不代表观点就正确。可能是编辑水平有限,或者编辑不是专业领域专家,只是在小圈子内评议,缺乏广泛的同行评议。只有全世界同行按你提供的实验步骤重复实验,得出相同结论,才能证明观点成立。自1971年以来,没有证据证明转基因有害,就是因为现有的所谓证据大多是孤证,无法重复实验得出一致结果。而反转人士往往抓住这些站不住脚的证据,大肆宣扬转基因有害,完全不顾科学事实。他们拒绝接受科学界的共识,固执地坚守自己的错误观点,还试图把这种错误观念传播给更多人,这种行为对科学的发展和公众对科学的理解造成了极大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