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转基因,就没有人类

在一个阳光正好的上午,上海植物园里鸟鸣婉转,花香幽幽。一处被绿植环绕的休息亭中,中科院院士张启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吴潇相对而坐,桌上两杯清茶正冒着袅袅热气。

 

张启抬手轻轻拂开飘到眼前的一缕花枝,率先打开了话匣子 :“吴潇姐,你瞧这园子里的花花草草,从最原始的单细胞生命一路演变成如今的模样,基因在这其中可太关键了。基因藏在生物细胞深处,带着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掌控着生命的方方面面。”他微微眯起眼,像是透过这些花草看到了数十亿年前生命最初的形态。

 

吴潇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目光也落在四周的花草上,点头应道:“是啊,物竞天择,基因的改变是物种适应环境的核心。基因工程,就是我们人类摸清基因规律后,在体外把不同来源的基因片段重新组合,导入活细胞,创造新物种。其实自然界早就在进行‘转基因’了,要是没有这个过程,地球上物种不会进化,人类也不会出现。”吴潇说话时,眼神专注,仿佛在勾勒一部跨越数十亿年的生命进化史诗。

 

张启回忆起自己研究微生物进化的经历,感慨万千:“我研究那些古老微生物化石的时候,真真切切感受到生命进化的震撼。几十亿年前,最早的生命诞生,从简单的单细胞原核生命,到能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基因的转变是背后的强大动力。蓝藻爆发引发地球大氧化事件,大气成分改变,好氧生物才有了发展空间,这一切都是基因在推动。”他微微皱眉,沉浸在那段科研时光的回忆里。

 

吴潇接着说:“没错,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生物的进化都是基因一代代突变异变的成果。看看这些植物,它们的祖先和现在肯定大不一样。自然进化中基因转变缓慢,现代基因工程则能人为加速,一代就实现突变,但本质都是‘转基因’。”说着,吴潇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一株盛开的花朵,似乎想从中触摸到生命进化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