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王晓平的“美梦”注定实现不了(第3页)
农业发展所需的,是切实造福农民与全人类的科学技术。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虽有其价值,但受产量低、成本高、病虫害防控难等因素限制,难以成为解决农民劳动力困境与保障粮食供应的主要依靠。单纯依靠机器人也不现实,研发、使用和维护成本高昂,难以大规模推广。
未来农业应是高度工业化模式的体系,融合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以及智能除草机、灌溉机等智能设备。转基因技术能够精准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作物抗逆性,减少农药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可对作物基因进行精细调控,进一步挖掘作物的优良性状;智能设备则能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与精准化,极大提升生产效率。这些技术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才是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
王晓平这类人,整天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写诗作画,自娱自乐,却从不深入农村实践,长期脱离人民大众与农业生产一线。他们对农业的认知,仅停留在自己的主观臆想中,就如同魏晋时代空谈玄理的玄学家。彼时,玄学家们用道家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热衷于讨论有无本末体用等高深玄远的哲学问题,却对政治、政事毫不关心,对苍生疾苦视而不见。
王晓平亦是如此,她脱离实际,仅凭想象对农业发展大放厥词,反对转基因技术,鼓吹不切实际的理念,却从不考虑这些观点对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她拒绝与他人交流,对正确的科学知识和理性观点一概排斥,沉浸在自己的错误认知中,这样的行为不仅无助于农业问题的解决,反而会误导公众,阻碍农业科技的进步。
王晓平反对转基因的言论毫无科学依据
王晓平长期反对转基因育种技术,却从不与科研工作者和科普作者交流,对于他人的指正直接拉黑。她声称转基因有毒有害,但从科学层面来看,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经过科学严格的安全评价、获得政府审批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过去数十年,全球471个权威机构进行的几十万项设计合理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中,没有一项发现转基因对健康有明显危害证据 。
从转基因技术原理来说,它是将某些生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使其在生产能力、营养品质等方面更符合人类的需要。比如抗虫转基因作物,像含有苏云金杆菌“Bt抗虫蛋白”基因的作物,这种蛋白只对特定昆虫有效,和“鳞翅目”害虫肠道受体结合,让害虫肠道穿孔,但人类和其他非目标生物的胃肠细胞没有这种受体,抗虫蛋白进了消化道就被当成普通蛋白消化,还能补充营养。并且,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实验过程中,采取大大超过常规食用剂量的超常量实验,应用一系列世界公认的实验模型、模拟实验和动物实验的方法来代替人体实验并推算长期食用对人是否存在安全性问题,绝对不允许转入表达致敏物和毒素的基因。
反对转基因的人,往往以“虫子都不吃,人怎么能吃”“违背自然规律”等作为理由。但实际上,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转基因现象,杂交育种本质就是大规模的转基因导入。而且,虫子不吃是因为转基因作物中的抗虫成分针对特定害虫,并非对人类也有害。他们缺乏对科学原理的了解,仅凭主观臆断就否定转基因技术,这种行为不仅误导公众,也阻碍了农业科技的发展。
王晓平作为一个在书画领域的人士,不应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随意对转基因和农业发展发表不当言论。我们应该尊重科学,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看待转基因技术和有机农业、智能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我的这篇文章不是给王晓平看的。
她也是不会看的。
我是给年轻人看的。
(写于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