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转基因,就不会有人类(中)(第2页)

 何祚庥院士笑了笑:“这种探索精神值得肯定。从科学发展的历程来看,每一种新技术的应用都需要时间来验证和完善。就像当初电灯的发明,也经历了无数次的质疑和改进。”

 “还有很多类似的案例,”时空通讯兴致勃勃地说,“转基因让牛乳汁富含生长激素,培育出不会引起过敏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鱼生长快、肉质更好。这些转基因产品好处多多,不仅降低成本、保护环境,还能提升品质、解决健康问题。”

 这时,一直认真倾听的保洁阿姨陈洁提出了大家关心的问题:“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转基因食品安全吗?这也是我的疑虑。”

 时空通讯自信满满地回应:“其实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有答案了。所有自然产品都是转基因的结果,10万年前的物种和现在大不一样,都是基因一代代突变异变的成果。人为改变基因只是更有目的性。人类摄入食物主要吸收蛋白质、脂肪这些营养成分,正规转基因食品营养只会更好。社会上很多人对转基因产品有戒心,主要是受了一些不实言论的影响,尤其是对防虫害的转基因技术。他们觉得虫子都不吃,人怎么能吃?但世界上虫子不吃人能吃的东西多了去了。”

 张洪林研究员饶有兴趣地追问:“那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原理到底是怎样的呢?从中医对人体和自然关系的理解出发,我很好奇它在微观层面的作用机制。”

 时空通讯耐心解释道:“转基因抗虫作物能抗虫害,是因为苏云金杆菌体内有一种‘Bt抗虫蛋白’,它只对特定昆虫有效,像蛾类、蝶类这些‘鳞翅目’害虫,它会和害虫肠道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让害虫肠道穿孔死亡。但人类、畜类和其他非‘鳞翅目’昆虫的胃肠细胞没有这种‘特异性受体’,抗虫蛋白进入消化道就被当作普通蛋白消化降解了,反而成了营养。理论和无数实验都证实了这一点。这些植入抗虫基因的作物,虫害少,不用或少用农药,果实饱满、营养丰富、有害残留少,更安全健康。”

 何祚庥院士总结道:“不管是自然食品还是转基因食品,只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就是安全的。我们应该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转基因技术,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为人类造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场关于基因技术的讨论,让每个人对转基因技术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也对科学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突然,时空通讯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愤慨:“如今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疗等领域成果显着,可社会上对转基因产品的误解还是太深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络上充斥着大量谣言。大家仔细去溯源,会发现这些谣言的源头往往是那两三个极端民粹主义的网站,像红网、乌有之乡这类,上面全是阴谋论和地摊文学。它们毫无科学依据地宣扬转基因食品有毒、致癌,还编造各种荒诞的故事,误导大众,让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对转基因技术产生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