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受益于转基因技术(第2页)

 

截至目前,阿根廷已批准36个转基因产品商业化应用,涵盖大豆、玉米、棉花和马铃薯等多个品类。经过长达20多年的实际应用检验,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会对环境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转基因农业的成效显着与误解澄清

 

在阿根廷,转基因技术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且十分显着的。从经济收益来看,阿根廷生物技术信息委员会利用仿真模型sigmA并结合农业部数据分析得出,自采用转基因作物种植15年以来,阿根廷总计获益超过700亿美元 。其中,累计收益的大部分来自种植转基因大豆,1996 - 2010年,种植转基因大豆的收益总额达651.53亿美元,具体而言,72.4%的收益由农民获得,21.2%由政府获得,种子和除草剂供应商获得了6.4% 。转基因玉米种植的总收益达53.75亿美元,种植户获得了总收益的68.2%,种子公司获得20.4%,政府获得11.4%。棉花的总收益为18.34亿美元,96%的收益由农民获得,仅仅4%由种子供应商获得 。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报告显示,在1996 - 2020年期间,大豆、玉米和棉花的转基因作物平均比传统作物高出29美元\/公顷、35美元\/公顷、217美元\/公顷 。在25年时间里,这些转基因作物为阿根廷带来的额外收益达到了1590亿美元,相当于阿根廷大豆7个收成季的产出,其中92%对应大豆种植,7%对应玉米,其余对应棉花。

在产量提升上,转基因技术让大豆密植成为可能,不但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出,在过去的20多年间,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扩大了2倍,产量增加了3倍 。仅凭借转基因品种替换常规品种,阿根廷大豆产业就直接多获得超过1300亿美元的利润。

 

从就业角度来说,转基因作物的应用为阿根廷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阿根廷生物技术信息委员会数据显示,自1996年开始,随后的15年间共催生了180万个岗位 。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报告也指出,应用转基因技术使农业生产链平均每个农业季节增加了9.3万个直接就业岗位。

 

在阿根廷,转基因抗虫玉米凭借其出色的特性,有效减少了霉菌毒素对玉米的污染,不仅提升了玉米的品质,还具备增产潜力,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转基因大豆方面,已批准多种转化体和复合转化体,包括抗草甘膦、抗草胺膦、抗旱等,更多复合转化体也在研发推出中。

 

然而,中国网络上却流传着诸多关于阿根廷转基因农业的谣言。比如,极端民粹主义网站乌有之乡的作者发帖,声称阿根廷因使用转基因技术出现超级杂草、超级害虫等情况。事实上,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农作物出现的杂草、害虫问题并无关联。这些问题在任何作物种植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以阿根廷中部地区出现的一种杂草为例,它早在30年前就已存在,与转基因作物的应用毫无关系,只是因为转基因的热度才被无端牵扯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