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怀疑探索者
美国法院没有判决草甘膦致癌,更没有说转基因致癌(中)
在围绕草甘膦的诸多争议里,我们需要依据确凿事实和科学依据,深入剖析其安全性。草甘膦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关键保障方面,这能帮助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一广泛应用的农业化学品。
一、严格的残留剂量标准保障
符合国际权威的农作物农药残留剂量标准(mrL)是草甘膦安全性的基石。海关检测数据显示,中国进口大豆的草甘膦含量约为3.5mg/kg,远低于美国法律规定的40mg/kg安全量。换算到人体摄入情况,若以每人每天食用1kg大豆,按照60kg平均体重计算,依据美国标准,每人每天每千克体重可能摄入的草甘膦最大值不超过0.67mg/kg;以中国进口检测标准对应小麦的数值,每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不超过0.083mg/kg。而科学试验表明不致癌的剂量是5mg/kg,现行标准与之相比,即便仅从致癌安全性考量,也预留了10 - 100倍的安全系数,充分彰显了标准制定的严谨性与安全性。
二、高效的降解特性保障
草甘膦具备特别容易挥发降解的优良特性。在植物体内,它的残留时间通常较短,大约10天。施用于植物后,短短几天就能基本完成降解。当草甘膦进入土壤,会迅速与土壤中的镁、铁、锌等矿物质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毒性物质,同时失去除草活性。正因如此,草甘膦在土壤中几乎不存在残留问题,这种特性使其成为一种对环境保护十分友好的广谱除草剂,在有效除草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潜在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