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与现代反科学思潮溯源(下)
自转基因作物诞生近30年来,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也已长达17年之久。在严格规范的管理和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护航下,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类日益丰富,种植面积持续迅猛扩张。每年,数亿公顷的广袤土地上种植着转基因作物,数亿吨转基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序流通,数十亿人将转基因食品纳入日常饮食。令人瞩目的是,历经如此长时间、大规模的应用,迄今并未出现任何有确凿科学证据支撑的食用安全和环境安全事件。
这充分表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风险是完全可以通过科学手段进行有效预防和精准控制的。经过科学评估、依法审批的转基因作物,与传统非转基因作物在安全性上并无二致。同时,转基因生物育种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显着效益也已充分彰显,其广泛应用顺应了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一科学文明的重大成果,在粮食安全形势依旧严峻、迫切需要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国,却遭受了诸多非议与猛烈攻击。
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由于专业人士对转基因相关知识和技术有着深入的了解与掌握,绝大多数都坚定地支持转基因技术的持续发展 。而在其他学科领域,例如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界,部分专家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风险持有疑虑 。但值得欣慰的是,其中许多人明确表示,他们并非反对技术进步本身,而是期望能够进一步加强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评价和监管力度 。即便存在少数专家不认可转基因技术,从学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只要这种争论是积极的、理性的,也能够为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
然而,当前国内仍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少数人无视事实,不断翻炒那些早被国外权威学术机构证伪、毫无科学依据的所谓“转基因安全事件” ,企图以此误导社会舆论,扰乱公众的思想认知 。西方反科学思潮中臭名昭着的“技术恐怖论”“阴谋论”“利益驱动论”等错误观念,在国内依旧四处泛滥,误导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