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说过草甘膦“无害”吗?(第2页)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草甘膦的安全性,我们不妨从毒性数据入手。以人体为例,假设有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如果一次性喝下250克41%草甘膦异丙胺盐,此时有50%的概率会导致死亡,经过科学计算,这意味着草甘膦的半数致死量为5g/kg。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食用的食盐(氯化钠),它的半数致死量仅为3g/kg。通过这样直观的对比,不难发现草甘膦的毒性水平实际上是比较低的。在全球存在的几千多种除草剂中,草甘膦的毒性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这足以表明草甘膦在众多农药(已经上市的3000多种)中是相对安全的一种。
大量的科学研究资料也为草甘膦的安全性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支持。实验数据表明,当兔子食用经草甘膦处理的草时,对其皮肤不会产生任何刺激性,而对兔子的眼睛也仅仅表现出轻微的刺激性。在长期的动物实验中,用410毫克/千克每一天的剂量饲养大鼠长达两年之久,在整个实验周期内,大鼠并未出现任何异常现象。不仅如此,用草甘磷处理过的杂草和农作物,经过严格的检测与观察,对动物不会产生致畸、致病变以及致癌作用。从实际应用的反馈来看,到目前为止,也从未有任何人和动物因草甘膦除草剂中毒的相关报道出现,这一系列事实都充分证明了草甘膦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安全性。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一个咨询机构iArC,将草甘膦归入2A级分组这一情况,但需要明确的是,在iArC已作分类的上千种致癌物质、因素名录中,被确认不致癌的物质和因素数量极少。这说明在庞大的潜在致癌因素体系中,草甘膦仅仅是被列为“可能”致癌因素之一。而且,即便是像抽烟、饮酒、晒太阳这些已经被确认在致癌分组里的行为和因素,要真正发展成为癌症疾病,也与持续、大剂量的接触密切相关。对于草甘膦而言,在安全残留剂量以下的接触,其致癌风险确实完全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基于科学研究和长期实践后得出的客观结论。所以,说“草甘膦除草剂的致癌等级,就像阳光、红肉(牛羊肉)一样,不足担心”,大致上是正确的。
但也要注意,草甘膦对人体也是有一定毒性的。从急性毒性来说,草甘膦具有中低等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4320mg/kg ,兔急性经皮Ld50>7940mg/kg。若人摄入或接触高浓度压缩的草甘膦,可能引发急性中毒,出现呕吐、腹泻、头痛、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曾有误服草甘膦的案例,患者出现剧烈呕吐、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