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粮食自足,还能出口创汇?(一)

有网民“时光”制造了大量谣言。其谣言主要有:

 

一、我国的粮食定价权被所谓的外国粮企掌控。

 

二、进口粮食就是“过度依赖”。

 

三、过去粮食自足,还能出口创汇,但是如今却大量进口。

 

事实上,这种观点充斥着片面认知与不实揣测。

 

我首先说他提出的第三点,这是非常典型的虚假信息!

 

先谈谈他对我国粮食进出口情况的错误认知。他声称我国曾经粮食自足还能出口创汇,如今大量进口是异常现象,这完全是虚假谣言。从数据来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里,我国并非如传言中那样粮食完全自足且大量出口创汇。在1949-2002年的56年中,只有少数年份是粮食净出口国,且时段分布在头尾两端,大部分年份我国处于粮食净进口状态 。例如从1961年到1984年,以及1987-1992年,我国一直是粮食净进口国。在出口创汇方面,虽然在特定时期有粮食出口,但出口规模和影响力十分有限。以1997-2001年期间为例,我国大米虽有净出口,如1997-1999年大米净出口分别为61万吨、351万吨、253万吨 ,但出口总量占总产量比例较低,2000年大米出口总量仅占总产量的2%多。玉米在2000年出口量达大,达到当时出口的历史最高水平,但这是在政府高额补贴下实现的,且此后出口量受国内粮食供求和价格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所以昙花一现。这些出口只是阶段性、小范围的商业活动,难以代表整体粮食生产供应处于富足状态,更无法说明我国当时能完全依靠自身实现粮食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