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数据:草甘膦比食盐更加安全

 在农业领域,草甘膦与Bt蛋白的安全性始终是民间争论的焦点。尽管争议不断,但科学数据及权威研究能为它们的安全性提供有力证明。

 草甘膦:

 草甘膦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常被民粹主义者质疑安全性。但从毒理学大鼠经口Ld50数值看,其安全性一目了然。草甘膦(纯品)大鼠经口Ld50数值达4320mg/kg ,而食盐仅为3750mg/kg,乙草胺是1160mg/kg,百草枯更低至150mg/kg 。

 这些数据清晰表明,草甘膦急性毒性低于食盐,更远远低于乙草胺和百草枯。

 即:毒性大小依次为:草甘膦(纯品)<食盐<乙草胺<百草枯 。

 对于“你说安全,你喝草甘膦”这类片面质疑,需从科学角度理性看待。

 草甘膦也是农药,农药肯定都有毒,你会去喝吗?同样,也没有人去直接把食盐当糖果吃。所谓的“你说安全,你喝草甘膦”,不过是二流子们的胡扯。

 再者说,草甘膦虽有微毒,可脱离剂量谈毒性毫无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组成的农药残留联席会议(jmpr),经大量试验与数据研究表明,按良好农业规范使用草甘膦,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风险较低。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分析多页科学证据、3300多项经同行评议的研究后,得出草甘膦“不太可能对人类造成致癌危害”的结论。美国环保署(epA)经长期研究,评估了草甘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发现正常使用剂量下,其对非靶标生物影响极小,如对蜜蜂的行为、繁殖和生存均无显着的影响。

 从环境影响数据来看,草甘膦在土壤中的半衰期较短,通常在数天到数周。在河流与缓慢流动的池塘内,草甘膦通过稀释及与土壤结合迅速消失,半衰期小于10小时 。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跟踪草甘膦在农田周边水体中的残留情况,监测了100个不同的水体样本,历经5年时间,结果显示,95%以上的样本中草甘膦残留量均低于检测下限,仅有极少数样本检测到极微量残留,且远低于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