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数据:草甘膦比食盐更加安全(第2页)

 在草甘膦的残留限量方面,2005年jmpr开展草甘膦残留限量评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审议后,发布干大豆籽粒中草甘膦残留限量为20mg/kg ,全球膳食评估认为该限量不会危害公众健康。美国制定了172项草甘膦残留限量标准,如大豆(干)20mg/kg ;欧盟制定340项,大豆(干)20mg/kg ;日本有205项,大豆(干)20mg/kg 。中国制定了11项,像稻谷0.1mg/kg、小麦6mg/kg 。从抽样检测监控数据分析,大多数批次进口大豆未检出草甘膦,少部分虽有检出,但均低于中国小麦草甘膦限量标准(6mg/kg)。

 国际上一项针对草甘膦使用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涉及全球50个国家,跟踪调查500万长期接触草甘膦的农业工作者和1000万普通人群,历经10年时间。结果显示,接触草甘膦的人群中,癌症、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发病率与普通人群相比,无显着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11月1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草甘膦除草剂的使用期限延长10年,至2033年12月。这一决策是基于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和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与欧盟成员国共同进行的全面安全评估,尽管过程中存在争议,但最终科学评估结果支撑了草甘膦的继续使用,只是新增了如禁止在作物收获前使用草甘膦,以及采取某些措施来保护非目标生物体等条件和限制 。

 中国在草甘膦生产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球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国。

 全球草甘膦产能共计111.8万吨,中国产能就达到74.3万吨 ,约占全球产量的85%。国内草甘膦产能主要集中于兴发集团(23万吨)、福华通达(15.3万吨)、新安化工(8万吨)、江山股份(7万吨)、好收成韦恩(7万吨)等企业,这些企业的产能合计占全球产能的55%,占国内总产能的81%。中国生产的草甘膦大量出口,80%以上流向国际市场,主要供应北美、南美和东南亚等地区,美国是重要的进口国之一。草甘膦的出口为中国创造了可观的外汇收入,有力推动了中国农药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