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第2页)

 

老人家揉了揉酸涩红润的眼眶,轻声呢喃道。

 

年纪大了,他看不得这样的文字了。

 

不过从这一章结合作品名称,魏巍大致感觉出,这可能不是一部传统的军旅作品。

 

“青春吗”

 

魏巍看了眼窗外的阳光,绿树,卉与老旧的城市,眼神深邃带着无限的缅怀,他也是十多岁就参军,在部队里成长的人。

 

现在看来,这篇作品大概是程开颜这位小同志写的自传。

 

二十岁就缅怀过去了啊。

 

想到这里,他笑了笑,低头继续翻阅着稿子。

 

……

 

由于程路身体不好,在新兵训练很艰难,两个月后才完成,勉强合格。

 

他被分配到边境前线一个名叫尖刀连的地方。

 

在这里,他经常被一个名叫陈老二的老兵欺负,说他会做逃兵,是不愿意下乡逃到部队里来的。

 

程路倒也能接受,而且还有连长关照他,日子倒也过得去。

 

于是他就在这里生活了下来,除了日常训练之外,程路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写日记。

 

一本很厚的日记本,这是母亲送给他的,叮嘱他说要每天都写。

 

这样一来,母亲就能从日记上看到他在部队里度过的每一天。

 

不会错过他从军的这段时光。

 

第二年,尖刀连调往前线打仗。

 

他也上了战场,虽然表现得有些狼狈,但还算及格。

 

绚烂的落日,盛茂的原始森林,飘燃的硝烟,牺牲的战士,残肢断臂,被坦克履带碾压而过,血肉糜烂,冷白的骨头碴子扎进土壤里,与其混作一团。

 

这么天,军区文工团的表演小组来了。

 

而他们回到驻地后,猩红的舞台上,文工团姑娘们依然在舞台上欢快地唱着《英雄赞歌》,台下战士们也热烈的鼓着掌。

 

一切都在鲜明的对比下,显得那么虚妄,残忍。

 

令魏巍不知不觉间屏住呼吸,发出近乎呓语和不可思议的声音:

 

“他以主角亲身经历的视角和心理描写,将“舞台上的欢快颂歌”与“战场上的年轻碎尸”,作蒙太奇电影般的对照,几乎剥去了战争叙事的浪漫外衣,对几十年以来部队中盛行的“英雄主义”祛魅!”

 

“这里文工团的少男少女既是战争的旁观者,也是被战争异化的工具。

 

他们的天真与战争的残酷形成的张力,构成对“青春奉献”的尖锐反讽。”

 

“如此冷峻残美的笔锋,放在如今的军旅文学界中,堪称惊世骇俗!”

 

他想到刚才徐怀中对《射天狼》评价,不禁摇了摇头。

 

这才叫冷峻、尖锐。

 

像一把手术刀,几乎要将盛行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解构。

 

《芳华》绝对不是一部简单的作品!

 

魏巍心中笃定道。

 

他抬起手腕,看了眼时间。


 

十一点四十。

 

不知不觉过去了几个小时,但他依旧没有停下的念头。

 

他想看看这个年轻人究竟是不是如自己想的那样,要对传统得只剩下歌颂英雄,刻板固化的军旅文学发起挑战,对老旧的,腐朽的做深刻的反思批判。

 

“哗哗”

 

采风工作组办公室内响起轻微的翻书声,他再次沉浸其中。

 

……

 

另一边。

 

徐怀中坐在窗边,低头书写。

 

方才魏巍老先生那一组的编辑看过之后,也投了最后一票通过校审。

 

他现在在给《射天狼》写推荐语,这部作品即将在十五号刊登在《解放军文艺》上,和广大读者、文学爱好者见面。

 

“呼!一篇,两篇,我们组的工作已经差不多。”

 

徐怀中看着桌上堆放的两篇稿子,心中松了口气,眼神不由有些自得。

 

“老徐,到饭点了,走一起去吃点”

 

身旁,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推了推徐怀中肩膀,招呼道。

 

“成啊。”

 

徐怀中看了眼手表,起身扫了眼办公室里忙碌的人们,索性都叫上:“大家伙等会儿一起下馆子”

 

“那感情好!正好国庆节快来了,下馆子吃顿好的。”

 

“走走走,看稿子看的头晕眼了都。”

 

办公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来自各杂志社的编辑们连忙附和。

 

徐怀中又看向刘白玉与魏巍二人,“魏老,刘老二位也一起吧”

 

刘白玉闻言点了点头,而魏巍则依旧埋着头看稿子,不曾理会外界。

 

徐怀中见状眉头微皱,也没有多想,他知道魏巍是看入神了。

 

不过程开颜的作品这么有吸引力吗

 

他心中有些好奇和疑惑。

 

“走了,魏老不吃饭啊”

 

“看入神了,等会儿给他老人家打包点回来。”

 

办公室的众人也已经习以为常了,看入神这种事情,在编辑部真的很常见。

 

于是大家收拾东西离开办公室。

 

午饭是在总政对面的一家国营饭店吃的,一行十一人,点了不少好菜,反正是经费报销,大家也都放开了吃,考虑到明天国庆节,他们甚至还点了两瓶茅子喝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