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这种情况,就算跟她们说的再多,恐怕都不知道她在讲些什么。 

 所以,金嬷嬷和她们聊的很乐呵。 

 就算有时候说错的话也没关系,又不是在京城,人人都有八百个心眼子,没有人计较这么多。 

 阶级在天然的质朴当中不复存在。 

 她们也知道金嬷嬷是汪府的嬷嬷,有时还会添点东西,当做添头,也没有人会问汪淑竹为何这个年纪单身一个人来奔赴父兄。 

 因这汪家人的缘故,对她还很有好感。 

 “保管都是新鲜的,用来做汤最好了。” 

 金嬷嬷也不推脱,只是在最后多给几文钱。 

 她们出来卖东西本来就不易,何必贪这几文钱。 

 虽然京城也有女子出来抛头露面做生意,但和边城还是有些不一样。 

 在边关,无论做什么,大家都很自在,没有说这个可以,哪个不可以,这本来就是她们与生俱来的权利。 

 不管是外出还是做生意,都是如此自在。 

 京城或多或少,还是会有些风言风语。 

 后面是活多了,这些话才没了,出来做工的人也越来越多。 

 金嬷嬷活了大半辈子,但还是不知道该如何说出这种感觉。 

 不过,小姐的决定确实一直没做错过,边城也不错,没有她想象那么差劲,也不用太担心小姐的身体,天天往外跑,看起来就有劲。 

 也不嫌汤难喝,因为在外面累到了,回来就喝。 

 汪淑竹在边城的生活逐渐走上正轨。 

 而在元祐十三年的三月,草长莺飞的季节,长宁大婚。 

 因着之前皇后去世,下面的皇子公主都需守孝一年,之前看的那几个吉日,自然作废了。 

 到现在,满打满算日子也够了,不仅守满,都超了一年,在孝道上非常说的过去。 

 两人也差不多算是古代的大龄青年,再不成亲,朝臣都比皇上还操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