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桥文成公主

第224章 谁知道 《贝弗里奇报告》?孩子都有做在教室的权利(第2页)

 

所谓对家乡的记忆,也许就是祁连雪攀上门前的老杏树,摘几枚青涩的杏子。

 

或者就是放学后迟迟不归家,在山崖下逮一只石蜡嘴(鸟儿)。

 

或者就是背一袋小叔的面粉,家乡的记忆洒在原乡,在那里想起一个人,想起一件事。

 

所谓的家乡就是清晨榆树上的鸟鸣,唤起沉睡的祁连雪,他背起书包上学的青涩记忆。

 

家乡就是偏远幽静遥远的一个村野。

 

家乡啊,他会走过麦田有一种温暖。

 

无论你是市长,还是县长,家乡就是你放下权力,欲找到宁静的归属,怀念的地方。

 

无论你身在何处,一直对家乡有渴望的思念。

 



 

祁连雪也叹了一声,那种无奈只有他自己知道,就是作为市长的他,也无力回天。

 

祁连韵下午四点还得坐火车,于是祁润岩起身告辞。

 

祁冰莹再见。

 

祁连韵和祁冰莹相同的家族血缘,祁冰莹内心也有一种愉快感。

 

徐兰花准备了一个信封,他小叔,韵儿上大学了,我这个当嫂子也的祝贺一下。

 

红包拿上,拿上。

 

祁连韵就是不拿。

 

祁连雪感到一阵欣慰,十几年的情,终于有了偿还的机会 。

 

给妹妹红包拿上,上学用的着。

 

祁润岩接过信封,从信封里抽出了一张。

 

韵儿

 

这一百元钱拿上,不要辜负了你哥哥。

 

我说大侄子,有点心意就行了,不能给韵儿太多。

 

你的小叔身体还硬朗,铺地,砌墙能拿的出手。

 

一天也能赚个两百元,就这么一个独苗,不能学坏了。

 

祁连雪的孩子祁冰莹,第一次看到了,不是所有的农村人,都从他们家占便宜。

 

她心里想,农村人和农村人就是不一样。

 

任何理智的决策,都是经过情感的浸润。

 

市长祁连雪也不例外,他在市政府办公室,在看一份西河县传递到金城市的文件。

 

一般情况下,市长祁连雪看个标题就够了。

 

这种文件就是注水肉,例行公文吗。

 

这种文件就是上级压下级,在数字上做文章。

 

一级一级逐级加码,祁连雪也知道,这就是下级哄上级的手段,这是潜规则,但是不能说破,说破了就是失职,你的追查责任。

 

这样的文件,也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层层逐级掺水。

 

这样的文件,市长祁连雪用碳素笔临摹,宋徽宗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的瘦金体,他写上五个字就可以了:“已阅,祁连雪”。

 

祁连雪一般只是看看标题,他对这种千篇一律的新八股文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厌恶感。

 

八股文的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只讲形式。

 

没有内容的文件,样式太多了,但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只是成为某些部门逃脱责任的理由,有了事情,就一句:“我们发过文件了。”来掩饰部门的渎职。

 

金城市政府在新华路,祁连雪进了办公室,难得有这样片刻的闲暇时间。

 

他坐在沙发上,随手翻开了《调整学校结构,改革教学制度,使普通教育步入历史的转型,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

 

西河县传递的那份文件,他知道这种文件样式就是新八股,首先就是呈题。

 

写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然后就是起讲,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性。

 

入手,就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教育已突破了实质性的进展,为戈壁省状元县。

 

起股、中股、后股、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困难重重,教育还有不少问题。

 

西河县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但是还是有遗漏。

 

就是那些极个别由于家庭变故,无法上学的孩子,也要享受高考的温暖,让国家也要挑选这样的孩子进入大学,如同是天方夜谭。

 

一个老师教几十个孩子,就是孔子在世,也不能力挽狂澜。

 

总之一个话题就是没钱,把这些孩子纳入高考体系,需要真金白银。

 

总之《调整学校结构,改革教学制度,使普通教育步入历史的转型,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就是一个形式。

 

没有内容的文件样式太多了,但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至于要来钱,要不来钱来就看造化了,并没有纳入科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