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面刺君过(第3页)
“老丈老当益壮,连这军中胡饼都啃得下,必然长寿。”朱杆儿咽下一口胡饼,随即说道。
“无知后生,比我老丈眼神还差!天下马上就要大乱了!”说着,使劲敲了敲拐杖。
“陛下吃完以后,命人从马上取下十斤帛,十斤绵,摆在我面前,随手一挥便要赏赐与我,老夫看到陛下这幅样子,当真是气急!”
“这……陛下赏赐与您,难道不是好事吗,您为何要生气?”郑才听的有点发愣,怎么这些人指斥乘舆随口就来呢。
“哼!什么好事!你也是个糊涂蛋!有命拿,可有命花?”这可给老丈胡子都气歪了。
“老丈您别生气,后来呢,您是拒绝了赏赐?”姜瑜立刻搭话。
“唉!我当时就给陛下说了!比如陛下坐在这里,我站在这里,我就说……”老头激动地起身比划起来。
“我说,我听闻白龙厌倦了天池的安乐,私自下界而来,因此受困于一个普通农夫,如今陛下亲眼所见,亲耳听闻,难道陛下遭受的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天意吗?况且,上位者随意施舍并不是真正的恩惠,下面人随便接受也不能体现他的忠诚!陛下您就是我们的父母,哪里有儿子赡养父母还要求回报的呢!”
“啊?”周边听闻这些话的所有人,都是这样一个表情,您老可也太勇了,没有人可以在您面前称自己是勇士。
姜瑜默默在心底给这位老先生点了赞,这番话就不是一个普通乡野村夫能说出口的。
“您老胆子可真大!您不怕陛下杀了你吗?”
“嗐!老头子刚说完,就怕了,陛下的亲卫把刀都架在我脖子上了,就差那么一寸,老夫今天就连胡饼都吃不上了!后来陛下摆摆手,找那贵人哭诉去了,老头子我才逃得一命呀。”
“老丈您可知,陛下与那贵人说了什么?”姜瑜现在不能放过一丁点和苻坚有关的消息,所谓知己知彼。
“老头子当时都吓傻了,哪顾得听陛下的私话,反正都是些懊悔之言!”
众人一时无言,都在默默消化着老头带来的震撼,饶是文化人郑才,听过许多面刺君过的故事,此时也被震地目瞪口呆。
朱杆儿捅了捅姜瑜,小声说道:“瑜哥,俺原来以为赵都统言辞犀利,今天才知道天外有天啊。”
姜瑜心中暗笑,又问老者:“老丈一看就不是寻常农人,可与官声。”
那老者叹息一声,拄着拐杖,看向前方,像是陷入了很久远的回忆,良久才说道:“我是做过官,前朝,前前朝都做过,到了本朝,实在厌倦,就在这乡间,耕读度日了。”
“您说的前朝是,燕国?”姜瑜轻声问道,不愿打断老者的回忆。
“对,前前朝是赵国,石赵。”
姜瑜试探着问道:“可我还是不理解,你为何要对陛下生那么大的气,就仅仅因为陛下大败,意志消沉?”
“嗐!这只是表面,我只是舍不得这安逸生活,心底里责怪他亲手毁了这一切罢了,我是从后赵年间过来的,彼时这天下哪里像是人间,简直如鬼蜮一般,上面穷奢极欲,百姓朝不保夕,就连做官也要时时刻刻,战战兢兢,生怕突然一个诏令,脑袋就没了,唉!”
“后来慕容氏来了,老实说,他们还可以,只是上面斗的厉害,下面倒还能过活,就是那些年战事多了些,经常有大军经过,每次都如蝗虫过境一般。”
“再后来,陛下与丞相治理天下,总算是过了十几年的好日子,可转头就要没了,我老了倒无所谓,你们可怎么办呢?”
“老丈心怀天下矣。”几人对着老丈下拜行礼。
“天下将乱,老丈还是寻左近的坞堡躲一躲吧。”
“已经让儿孙们去了,老头子,故土难离呀。”
“也好,敢问老丈名讳?”
“嘿,你叫我崔老丈便可。”
“老丈宽心,天下,总归是有办法的!”说罢姜瑜带着众人上马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