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面刺君过(第2页)

 “哈哈哈。” 

 几人笑完,又是一阵快马加鞭。 

 …… 

 “老丈,您是说遇到过陛下?何时?” 

 淮西乡间一座普普通通的三进院落,背靠起伏的丘陵山地,门前一条小河缓缓流淌,再前面就是几顷良田,此时冬麦刚下种两个月,虽然麦苗刚露出头不过三四寸,但在傍晚柔和的光线下,远远望去,还是一片新绿。 

 门前打扫的很是干净,不见半片枯叶,一位白发老丈坐在门前的上马石上,双手拄着拐杖,眯眼看着来人,身后的黄狗也不叫唤,只是后背毛发竖起,死死盯着眼前的一队骑士。 

 “昨日午间。”见这队骑兵并没有踩踏麦苗,老丈眼神和善下来。 

 “那陛下去了何处,老丈可否告知?”姜瑜大喜,终于摸到苻坚的轨迹,不用再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四下乱探了。 

 “你这后生,倒是个忠臣,就是心太急。”老丈说罢,抬起拐杖,往西指了指,“那边。” 

 “知道了陛下去向,我便不急了,可否借老丈宝地,供士卒们休憩一会,用些餐食。”姜瑜笑着对老丈说道。 

 那老丈嫌弃地瞪了姜瑜一眼,“说道,将军自便,只是你这百人大军,老丈可供不起。” 

 “不用麻烦老丈,吾等自备干粮,就在这门前空地,也让马儿饮些河水。”郑才立即上前搭话。 

 姜瑜从怀里掏出胡饼,取了一块,双手递给老丈,“老丈也请用些。” 

 他算是看出来了,这老丈不是一般人。 

 “那感情好,老丈我也尝尝这忠臣的胡饼,是个啥味道。”说罢,也不客气,拿起胡饼就啃了起来,还好是赵焕差人今早新做的胡饼,不然,非把老丈的门牙磕下来。 

 姜瑜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搭话,众人只是闷头吃饼,不时有马儿饮水的声音。 

 “咳咳……”老丈一阵咳嗽,姜瑜立马递过水壶。 

 那老丈喝了几口,才勉强咽下,“你这胡饼,恁地干硬,险些噎死老夫。” 

 “老丈见谅,军中食物,本就是奔着能存放久些去的,确实硬了一些。”姜瑜有点不好意思,问个路,把人老头噎死,那就作难了。 

 “罢了,老夫也不白吃你的胡饼,老夫家中还有些陛下吃剩的壶飧、豚髀,你们可要?” 

 “啊?陛下还您在这里进食了?您刚才怎么不说?”姜瑜很是惊奇,他原本以为老丈只是见过苻坚,没想到,苻坚还在这里吃过饭。 

 “你又没问!我看你这后生也是知礼的,却不晓事,君王来到你家门前,怎么能不拿出最好的食物奉献呢?”老丈气的白了一眼,语气好像经常有君王来他家门前一样。 

 姜瑜也不生气,央求道:“那您能把见到陛下的经过,都说一遍吗?” 

 “你原来想知道这个,你不早问!” 

 “……” 

 “昨日午间,老夫吃过早食,还是在这块石头上晒太阳,人老了,也没个别的去处。跟你们一样,也是远远来了一队骑士,只不过走近一看,精神头比你们可差远了,各个如丧家之犬,比我这老黄狗还不如。 

 领头的是一个虬髯大汉,一身的血气,身上的盔甲破破烂烂,也不知礼,张口就让老头子我让开这上马石。 

 幸而被身后一人呵退,老头子瞅了一眼,那人一身华丽盔甲,虽然形容枯槁,但是气度不凡。” 

 “哦?那便是陛下了?” 

 “嗯,后来旁人口称陛下,我才知道,慌忙跪拜。陛下也不怪罪老头子,只是坐在这块石头上发呆,嘴里念叨着天意之类的,背后还中了箭矢,当时还在滴血。 

 看陛下的样子,就知道前方是大败了,唉,晋人哪有那么好打,这么多年,换了几岔皇帝,也没见谁能真过了淮河。 

 我马上让家人整治了一些餐食,奉送过来,陛下当真是饿极,穷乡僻野,哪有什么好东西,却也吃的一干二净,就连身旁贵人,也不顾形象,狼吞虎咽。” 

 老丈讲到这里,似乎又不想往下说了,只是继续望着远处的麦田发呆,姜瑜也不好催促。 

 良久,又感叹起来:“唉,也不知老夫能不能活着吃上这茬新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