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洛阳
赵盛之的腿,在姜瑜的土法消毒之下,外伤终于结痂,腿算是保住了,但其内里的严重骨折,大概率是要落下终身残疾。
江夏至洛阳,十多日间转行千里,大军一路收集离散溃军,比至洛阳,已有近十五万人,军容初备,这个经历了严重挫折的年轻帝国,此时粗略看起来,又重新焕发出生机来,又或者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她真正需要面对的考验还未来临罢了。
而姜瑜,随着到来的亲贵达官们越来越多,御前渐渐拥挤起来,没了位子,从一开始的苻坚亲卫,逐渐远离中枢,在抵达洛阳前,最终回归了他忠实羽林军,辅佐赵盛之,共同掌军。
当初留在项城的两万多羽林军逃散了一部分,此时两边汇合起来,总数又回归到三万上下,还不包含辅兵,只是没有前往淮南的这部分,和曾经的姜瑜一样,都是些半大孩子,并未上过战场,没什么战斗力可言。
洛阳,这座曾经繁盛无比的国都,在永嘉五年被匈奴汉国刘聪遣石勒、王弥攻陷,杀尽城中王公贵族、百官公卿三万余人,自此关东的中心转移到邺城。
这七十多年间,洛阳周边倒是鲜有大战,此地毕竟是南来北往、东去西来之要道,这些年也逐渐恢复起来,除却大片残破宫殿,市井之间倒也有几分繁华意味,只是大军进驻,抢掠之事屡有发生,一时间弄得民众苦不堪言,躲在家中不敢出门,市井又凋敝起来。
抵达洛阳的第三日。
“赵伯,高林回报说,陛下有意拆分羽林军,以充实各地。”
高林名义上是斥候,此时已经成了刺探情报的总负责人,此人做事谨慎,沉默少言,很快就进入角色。
姜瑜利用闲暇时刻,找匠人为赵盛之打造了一把轮椅,此刻正推着赵盛之在洛阳破旧的城墙上观看日落。
“这个高林,消息竟比我还灵通,我也听到些传闻,国中有些贵人此番失了部众,眼热了。”赵盛之调笑一声,到洛阳之后,他与曾经丞相府的同僚们,也多有接触。
“理所当然的事情,羽林军由国族亲掌,陛下才能安睡啊,早在淮水岸边,你出发去寻陛下之前,我们不是就讲过吗?怎么,到了此时却舍不得了?”
赵盛之气色很好,死里逃生的经历,反倒让他豁达起来,甫一见苻坚,就呈上了乞骸骨的奏疏,只是苻坚为保颜面,强作挽留,如果已经传出拆分羽林军的风声,那么他离致仕也就不远了。
“敢问将军有何打算?”赵焕在身后轻声问道。
“我早有心理准备,却也不愿白白撒手,只是眼下没有太好的机会。”
郑才也在一旁搭腔道:“确实如此,主公,一个杂号的将军,又不能开府建牙,没了部众,就是闲人,恐怕只能去太学诵读诗书了,到时候主公可别嫌在下年老,好让我做个伴读啊。”
赵焕对着姜瑜微微躬身行礼,也说道:“焕自幼家贫,苦于无书可读,也请将军为我也请个恩典,咱们一同入学,也好重走仕途啊。”
姜瑜白了一眼,一时无语。
“哈哈哈,不错,还有心思调笑,阿瑜,你忙着对付慕容氏,我们却也没闲着,四个校尉,三个愿意跟你走,其余都伯、队正、士卒,拢共加起来,有千余人,这一路下来,可是忙坏了咱们赵参军,这千余人,几乎挨个都对谈过。”
“有劳赵参军!”姜瑜说着,恭恭敬敬地对赵焕行了一礼。
赵焕也是恭敬回礼道:“赵某以后没了官职,还望主公多多提携啊。”
“杨贵不愿意跟我走,我可以理解,他毕竟是氐人,往后在羽林军自有前途。其他三人都没有疑虑吗?段索呢,他祖上可是辽东鲜卑,为何不去跟随慕容垂。”
“错了,是杨十难还在犹豫,他家人都在平城。”赵盛之看着夕阳,捋着花白的胡须慢悠悠地说道。
“我找他去说,让他把家眷安置到秦州去,杨贵和段索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