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长安(第2页)

 还有百官位增一级,随征将士有死亡者,其家属世代免除赋税和徭役,再就是要求将军们严格训练士卒,官员们劝课农桑,抚恤孤老之类的寻常话。” 

 “陛下可真大方啊,百官都升一级,有俺们吗?” 

 “你怕是轮不到!” 

 “世代的赋税徭役都免了,可是真的?” 

 “难说。” 

 “嗐!”段索失望起来。 

 渭北放牧十数年的牧奴段索,最终还是进了长安城,只是不知会不会效仿当年石勒在洛阳,倚门长啸。 

 汉长安城并不大,城内大部分地区被宫阙、官署、贵人宅邸所占据,再加上东市、西市,留给普通居民的闾里就不多了,更多的农人、商人居住在城外的乡里。 

 “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 

 这是姜瑜还在天水时就听过的歌谣,他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进了城,并没有被震惊,而是抱着一种游览的心态来看。 

 如果说洛阳给人一种萧索的感觉,那么长安则相反,从头至尾焕发着昂然的气息,纵然家家缟素,但是市井里依然热闹无比,没有哪一个不长眼的士卒,敢在长安乱来的。 

 看着长安人大大方方打量秦军的眼神,姜瑜甚至有些理解苻坚为何要放走慕容垂。 

 无他,慕容垂手中那未曾吃过败仗的三万士卒太关键了,姜瑜他们那千余散骑,路上随便哪一个大坞,就能灭了他们。 

 天王苻坚只有到了长安,到了他忠诚的帝都,才会无所畏惧,所向披靡,因为这里的臣民们,没有一个不支持他的,那些隐藏的叛贼,也只能偷偷躲在阴暗之处。 

 赵盛之本是州郡官,在长安依然没有府邸,姜瑜只能再次陪他挤在军营里,好在长安的军营是永久性居所,赵盛之作为一军主将,其居所与军府合一,是一座三进院落,环境并不差。 

 一夜无事,次日午后。 

 “请问哪位是鹰扬将军姜瑜?京兆尹有请。” 

 面对小吏的询问,姜瑜有些不解,京兆尹不是慕容垂吗?或者是新上任的京兆尹要找自己麻烦? 

 他只不过是苻坚大哭的时候没有跟着哭,进城后逛了逛市井,买些东西而已,都是付了钱的呀! 

 赵盛之看着一脸疑惑的姜瑜,大笑着赶人: 

 “哈哈,你这小子,自己家叔父都不认得,快去吧!” 

 姜瑜让小吏先行,回头又仔细询问赵盛之。 

 “唉,京兆尹姜宇,你不知道?” 

 “啊,竟然是十三叔,我记得咱们南下之时,他还在外州任刺史啊。” 

 “看着吧,肯定有一大波人事调动,这一次,庙堂损失的军将官员很多,空缺太多了,快去拜见吧,记得替我问好。” 

 “唯!” 

 姜瑜立即骑马缓行而去,长安城里,无故纵马可是大罪,路过市井专门又挑了一些送给长辈的简单礼物。 

 这个十三叔,他并不熟悉,或者说族中都没几个人与他相熟,但却是天水姜氏里,现在官最大的一个。 

 姜宇在天水姜氏的族谱中,已经是非常远的分支了,远到不出意外,都不会再记录他的下一代。 

 正所谓莫欺少年穷,他这位叔父是个非常励志的人。 

 姜瑜只听说这个叔父,并未见过,其幼年丧父,少时贫困,只能给从河北迁移到秦州的大户陈不识放羊。 

 但是姜宇十五岁时,身高就有七尺九寸,聪明英俊,气质绝佳,虽然贫穷,但是胸有大志,每日夜里专心读书,据说睡觉就把头发系在屋梁上,天亮时才停止。 

 陈不识看出姜宇不同寻常,打算把女儿嫁给他,但是其妻并不答应。 

 于是陈不识摆酒招呼姜宇,让其女从旁观察,后来陈不识问女儿说:“姜宇是个很有才智的士人,我打算把你下嫁与他,可你母亲嫌弃他只是个放羊的佣人,你意下如何呢?” 

 女儿说:“姜宇如此样貌才华,难道会一辈子为人放羊吗?” 

 于是下嫁姜宇,许是这个婶婶真的旺夫,叔父婚后,很快便得到还是东海王的苻坚赏识,此后一路青云直上。 

 而这些,传说也是那位叔父归乡荣宗时亲口讲述。 

 一路瞎想,晃晃悠悠的就到了京兆府,姜瑜有一种预感,这可能是未来很多年内,他最平静的一段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