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师生(第2页)

 姜瑜怀疑张炳人老成精,一眼看穿了他是来虚应故事的,留下这种课业,就是在报复于他。 

 回到营中,得知姜瑜遭遇的赵盛之不住大笑。 

 “哈哈哈哈哈,张老夫子素来以严厉著称,你却觉得他慈眉善目。” 

 “张炳此人,很有名望吗?” 

 “你真是个憨包,什么都不知道,就敢往上撞!凉州张氏,你就没想到些什么?” 

 姜瑜大吃一惊道:“张炳是前凉宗室?可他这个岁数,看似年近古稀,让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也罢,你尽和慕容氏的年轻人打交道了,此人应该是张重华的堂兄,张天锡的祖父一辈,不过传闻张炳自幼好学,年轻时候就随着大儒郭瑀隐居治学,鲜少涉及政事,陛下灭凉后,被迁居长安,此后一直在太学做五经博士。” 

 “多谢赵伯,我晓得轻重了。” “赵司马,郑参军,反正军中近来无事,明日,你们带上些小吏,随我去抄书吧。” 

 二人躬身称是,能面见大儒弟子,从旁聆听教诲,这二人反倒很是兴奋,完全不似姜瑜这等粗鄙武人。 

 “高林,你来说说今天调查的结果。”姜瑜抄了一天春秋,此时脑子里还满是春夏秋冬,公侯伯子,急需换换脑子。 

 “禀都统,将军,尹氏院落中,有仆人无意中瞧见,那夜,一直负责看管前院的老仆,带着五六个人进了前院,窝藏起来,而这个老仆,第二日一早,就消失不见了,守城士卒没有印象,大概率是没有出城,其行李包袱也都还在住所,财货都未带走。 

 此人比较特殊,宅内其他仆人,要么随主人一道来自蜀地,要么就是在长安采买,唯独这个老仆,却是尹氏留下来照看宅邸的,这些俱是京兆府法曹的调查结果。” 

 赵盛之听罢,缓缓点头道:“如此说来,尹氏嫌疑重大,那尹氏还在长安的,有哪些人?” 

 高林继续禀报道:“尹氏子弟,在长安的并不多,尹纬,现任吏部令史,尹详,无官身,其余就是几个小辈,最年长者不过十八,都是些声色犬马之徒,似乎没有什么疑点。” 

 “尹纬竟然在长安!这个人,我在天水时倒是见过几次,身形十分魁梧,其人在秦州颇有名望,少有大志,喜读书,不事经营,风志豪迈,素来喜欢折节下交一些豪杰之士,这样的人,怎么会甘于平淡,怎么能忍受尹氏禁锢之令呢! 

 八成就是此人,趁此大败之机,暗地里搅风搅雨!” 

 “都统说的没错,此人确系酷爱交友,仅昨日,什么秦州乡人,鲜卑、羌人豪杰,见了不少,光是宴饮就参加了三场!” 

 “严查此人!”赵盛之严肃道。 

 “唯!” 

 “慕容氏那边怎么样?” 

 “我手下的人,来长安不久,还没能混进府内,已经收买了几个仆人,再加上我们从旁监视,总体来说,长安城里的慕容鲜卑,得知慕容垂远走邺城后,都十分惊慌,各个惴惴不安,眼下,大概是以慕容暐为核心,大肆串联。 

 慕容德的事情,是军中泄密,有人沐修时,在食肆中饮了酒,吹嘘起河桥的事情,被慕容氏盯上,暗地里使了些财货,消息就透了出去,都统,将军,此人已经被我盯死,敢问如何处理?” 

 这几日姜瑜确实给战兵分批放了假,本意是想让他们领略一番长安的繁华,没成想竟然闹出这种事端来。 

 赵盛之自任羽林军之军正,当仁不让出言决断道:“赵焕,你带人再去核实,一旦查实,斩!将其罪行明发全军,让所有将士都知晓,泄密,是要杀头的!” 

 等赵盛之说完,姜瑜想了想,又补充道:“毕竟是追随我等转战千里的袍泽,其手中财货,慕容氏给的充公就是,属于他自己的廪禄赏赐,想办法,送还家人。 

 都统,如此,是否可行?” 

 “可。” 

 “慕容氏听到我被刺的消息后,有何反应?” 

 “很奇怪,只有慕容德的子嗣惊慌失措,直接去找了慕容暐,进府后,就没有再出来,其他人,未见特别,燕国余孽在长安城里有千余人,我们人手不够,只能盯住几个要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