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进取(第2页)
换句话说,姜瑜现在是禁军之外,一股较为独立的力量,有权介入长安城中所有的纠纷,并且有一定程度的裁判权。
长安城里的这桌子菜,虽然他还没有资格上桌,好歹,已经不是盘中餐了。
但是这个时间点,卫大将军任上空缺,这就有意思了。
姜瑜带上朱墩,领着百骑亲卫,夤夜上街巡视,这也是他职责的一部分。
一路到了京兆府前,姜瑜自去拜望其叔父姜宇。
“叔父、婶婶,今日进学归来已晚,深夜打扰,还望海涵。”
“你这孩子,嘴里叫着叔父,面上如此客气作甚!知道你比我这个京兆尹还忙。”姜宇笑呵呵地,谴责他的假客气。
婶婶陈氏也开口说道:“瑾儿,快过来,汝兄长的救命之恩,你也不去拜谢。”
姜瑾经历生死危机,此时看着已经稳重许多,闻言上前躬身拜谢道:“多谢兄长救命之恩。”
“瑾弟何必如此大礼,此事皆因我而起,连累瑾弟,还望叔父,婶婶原谅。”
“婶婶我虽然是一介女流,但也知道男儿须要经历一番磨难才能成才的道理,何况这乱世之中,故此,还请阿瑜休要嫌弃汝弟愚笨,继续将他带在身边吧!”
姜瑜很尊敬这位温柔敦厚的婶婶,立即起身行礼,说道:“婶婶既然发话,瑜哪里有不听从的道理,阿瑾,以后在军中,你须从我亲卫做起,可不许叫苦啊。”
“多谢阿兄。”姜瑾说罢,也不就坐,转到姜瑜座后肃立不动,充当起亲卫来,惹得三人一阵大笑。
“你们叔侄继续谈,我去准备些宵夜。”陈氏说完,对着三人温柔一笑,起身离席。
“叔父,瑜代赵都统和羽林军的袍泽们,多谢您了!”说着,对着姜宇躬身一礼。
“此事倒不用谢我,赵刺史升任是陛下的意思,淝水一战,也就慕容垂和你们羽林军比较亮眼,没道理慕容垂得了大好处,而冷落了你们,你追随陛下不久,陛下当真不是小气之人。”
“你的事情,虽然是权公张罗,但到了陛下那里,也是一口答应,看得出来,你在陛下那里,印象不错。”
“不敢,陛下前些天还因为慕容德之事,勒令我去太学读书。”
姜宇作生气状,骂道:“你这孩子,你无故砍了一个四品将军的头,只叫你去太学读书,还不满足!
再者说,叫你去读书,难不成是害了你!”
姜瑜也知道装的有些过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叔父说的在理,瑜跟随博士张炳,学习春秋,虽然只有几日,已经是获益匪浅,以前在天水老家,整日厮混,不知道读书的好处,此番多了一些经历,方知书中自有天地啊。”
姜宇欣慰地点点头,他是个好读书的,自然不希望姜氏后期之秀只做个沙场莽夫。
“听权公说,你可是送了他好大一份贿赂。”
姜瑜一时尴尬。
“我没有其他意思,只是告诉你,同为天水大族,权公拿我当自己人,眼下关中空虚,陛下似乎有意拉拢关西大族,这是我等的机会。”
不等姜瑜反应,又说道:“你为权公做的事情,权公已经悉数说于我,关东不稳,权公精力有限,已经将长安城内,尽数托付与我。”
“瑜谨从叔父调遣!”
“好,我也不瞒你,慕容垂做了十余年的京兆府尹,再加上各种豪族势力,京兆府如筛子一般,根本做不成机密事,有些事情,我需要你去做。”
“叔父尽管吩咐就是,我既能做权公手中利刃,何况是叔父您呢?”
说实话,他们这对叔侄之间,不是缺乏信任,姜瑜已经逐渐理解此时宗族深度绑定的情形,宗族本就一体,相互提携再正常不过,根本不用谈论信任。
他们只是相互间并不熟悉,若非一个姜字,本就是陌生人,也从未共事过,此时尚且还在磨合而已。
屋外传来陈氏呵斥仆人的声音,两人同时压住话头。
陈氏并未露面,只有仆人上前布置茶点宵夜,很快便退下。
姜瑜也拿捏不好如何面对姜宇,对上权翼,完全是一种交易,对于赵盛之,则是同生共死后的自然情感,可对于这个叔父,他有点犯难了,犹豫几下,索性不再理会这些,一副公事公办的口吻,单刀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