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问天命(第3页)

 可有一点,令姚苌不喜,这孩子自出生时就是秦人,从小便做了太子舍人,陪着太子苻宏读书,姚苌本人又常年在外为官,姚兴除了武艺方面有些类父,什么仁义道德、推崇儒、佛,倒是跟着苻坚学了个十成十,现在活脱脱一个儒生模样。 

 有时候,恍惚之间,姚苌都觉得自己是替苻坚养了儿子。 

 自从到长安之后,姚苌便将姚兴带在身边,亲身教导。 

 “兴儿,你再将拜见权公的经过,细细说一遍,任何细节都不要错过。” 

 “唯!”姚兴先是恭敬地对着姚苌施礼之后,才娓娓道来。 

 这一对父子,聚少离多,也是有些陌生的,唯独血亲不可断,几日下来,就自然亲近起来。 

 “兴儿,依你观之,权翼可否再为我所用?” 

 “父亲,依孩儿看来,权公虽然曾是伯父身边的谋士,但时过境迁,陛下待其甚厚,堪称丞相之后的秦国第一汉臣,让他归附于我,陛下在世,几无可能。” 

 “权翼贪财如此,可否能收买呢?” 

 姚苌有些不甘心,如果权翼能暗中帮助自己,那成事的几率必然大上许多。 

 “权公官至尚书左仆射,想要收买他,唯有丞相之位了,况且,以孩儿对权公的了解,此人只是小贪,内里还是十分有原则的,天下安稳,在其心中还是非常有分量的,这毕竟也是他的半生心血所在。” 

 姚兴想了想,又补上一句,方便父亲理解。 

 “权公虽然爱财,但不是慕容评那种贪得无厌之人。”“出门时,你又遇到了姜瑜?你看此人如何?” 

 “此人倒有些意思,比孩儿还小上一岁,就能做成此等大事,太子亲口夸赞过他,听说就连宫里,也对其颇多赞赏。 

 他的事迹,我都详细打听过。 

 此子似乎是一心在做陛下忠犬,与慕容氏结成死敌,但其麾下三千精锐,俱是亲自从淮水带出,很难剥离,鹰扬将军,现在长安城里,已经是一股难以忽视的力量,而赵盛之又去了秦州,姜氏天水望族,很难说此人心思纯粹啊。” 

 “他小小年纪,能有如此城府?” 

 姚兴嘿嘿一笑,说道:“父亲,自古英雄出少年啊,大败之下,只有您、慕容垂还有他们,最后能保有全军,况且他们就在淝水战场,虽然有赵盛之,但多半是此人功勋。” 

 姚苌看着侃侃而谈的儿子,心中愈发欣赏,便继续问道:“自晋以后,汉人就没了天命,北方自是胡人天下,汉儿能成事吗?” 

 父子二人愈加亲近,姚兴自然地放松下来,装作大人模样,捋着并不存在的胡须,悠悠地说道。 

 “难说,汉人只是大族豪右之间,互相不服,如果杀出来一个真豪杰,他们为何要依附胡人呢? 

 我曾听闻,桓温北伐关中之时,汉人也一时影从,只不过桓温后来自己退缩了而已。” 

 天色将暗,姚苌脸上蒙上一层阴影,低声再问。 

 “为父之志,汝深知之,你说,我们羌人能得天下吗?” 

 姚兴没有说话,只是起身点燃烛火,将屋内照得大亮,父亲什么都好,就是有些时候,不经意间显露的阴鸷之气,让他有些不安,他心底里,还是喜欢苻坚那种堂皇贵气的。 

 “父亲,天下之主,难道不在于天命吗?秦之天命,连安公都说不清楚,岂是我这等小儿所能言说的。 

 父亲如果真的想听,孩儿只能劝父亲静待天时,局势尚在变化之中,何必心急?” 

 姚兴停顿片刻,又说道。 

 “父亲,陛下治理国家多年,生生逆转了石赵、冉魏之酷烈,其仁义早已散播天下,尤其关中民心向秦,况且陛下正值壮年,若能振作,淝水战败带来的倾覆之危,是能够渡过的。” 

 如果说姚兴反对其父造反,那是不可能的,只是他久居长安,知道眼下氐秦国势远远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太子的老师曾经模糊地讲过,天命飘忽难寻,但民心是实实在在的。 

 姚兴并不完全理解,姚氏羌人,当年错失关中的那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