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坞堡(第2页)

 说着又要下拜磕头,姜瑜扶住不受。 

 “壮士不必如此,都是大秦将士,关中乡里,何必如此客气,我只是为国家而已!” 

 姜瑜哈哈一笑,遇到这种事情确实值得高兴,他曾经的努力,此刻也是具象化了,他没有让眼前此人失去父亲,没有让他的父亲尸骨难寻。 

 “那令尊现在何处啊?” 

 “启禀将军,家父受伤失了一臂,不能再从军,现下在郡中为吏。” 

 “唉~”,姜瑜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到底在叹些什么。 

 “将军于家父有救命之恩,但家父彼时因为伤病,不能随将军征战,也从未有机会当面拜谢将军,一直视为平生憾事!” 

 邵安民说罢,躬身行礼,又小心翼翼地说道。 

 “安民斗胆,请将军去堡中做客,也好让我替父谢恩,略尽地主之谊。” 

 姜瑜还在思索判断,朱墩上前搂住邵安民,哈哈一声,说道。 

 “兄台可以啊,我看你这百余骑也都不弱,穿上甲胄,就能成军!” 

 邵安民狐疑地看了几眼朱墩,问道:“可是虎贲校尉当面?” 

 “哈哈哈,俺朱墩都有这么大的名声了吗?”朱墩更加开心。 

 “家父有言,虎贲校尉乃将军麾下第一猛将,身材高大壮硕,勇不可当,安民拜谢校尉。” 

 说着又要行礼,被朱墩一把拦住。 

 “好说,好说。” 

 姜瑜想来想去,自己应该从未与关中汉人结怨,再者,此时千骑在手,小小坞堡,有何可惧。 

 于是,拍了拍邵安民的肩膀,说道:“壮士能招待我们一顿,自然最好,也省的将士们再啃干粮,烦请上前带路。” 

 邵安民闻言大喜,赶忙招呼部众先行。 

 约莫一刻钟,就到了山脚下一处坞堡,从外面看去,堡墙高度不足两丈,全由夯土筑成,从其外表土层的剥落程度看,少说应该有三十年的历史,但整体看来并不老旧,应该是经常会做修缮。 

 坞堡背靠一座青翠高山,坐北向南,只有一个南门,外面包裹了一层青砖,其形制简直就是缩小版的长安西安门,只不过门前没有高阙而已。 

 此坞堡基本上是个比较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略短,粗略看去,东西接近两里,南北略窄一些,半里有余,住个大几百户人家,毫无问题,邵氏实力不俗啊。 

 堡墙应该是单面结构,每间隔三十步左右,就会有一个箭楼,上面应该能容纳四人有余,足以对来犯之敌,形成交叉箭雨。 

 门前有一处七八丈宽的空地,再往前,就是一道天然形成的壕沟,上面架着一座木桥,下面布满怪石,难怪唤作石沟邵家堡。 

 姜瑜只能感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 

 邵氏先祖,真是个会挑地方的,姜瑜虽然没有参与过攻城战,但这个坞堡,只要内里守卫得当,攻城方没有个两三千人,根本拿不下来。 

 姜瑜站在南门前观摩一阵后,出言道。 

 “邵郎君,大军扰民,我等就在这空地上,歇息一会即可。” 

 “家父早就说过将军治军严整,不怕您笑话,初听时,我还不以为然,觉得自己也不差,方才行了这一路,将军千骑甲兵丝毫不乱,反观吾部曲百人,却是混乱不堪。” 

 邵安民也是过谦了,他的部下并没有那么不堪,只不过是因为有鸟雀惊了马,有几人踏进道旁麦田而已。 

 “我不信将军治下的甲士会搅扰平民,况且将军于我邵家有大恩,家母和几个弟弟也要来拜谢您,还请您务必入内一叙。” 

 邵安民诚恳说完,看了几下姜瑜和朱墩的眼神,忽然明白过来。 

 赶忙补充道:“初见将军,安民太过兴奋,委实太过唐突,这样,如将军所见,石沟堡只有一个南门,此门守卫,我甘愿交给将军,还请将军千万勿要疑我。” 

 “并非刻意怀疑邵郎,我辈武人,习惯而已。” 

 姜瑜说着,打个手势,早有百人队前出换防。 

 邵安民并不在意,只是大喜过望,连忙躬身延请。 

 进入堡内,结构相对简单,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十字街道,南门两侧竟然还有两三家店铺,买卖果蔬杂货、食肆之类,整个东北角四分之一,被邵氏宅院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