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正军纪(第3页)

 自从进入大荔县,目力之所及的农田中,多有被马蹄踩踏的痕迹,基本没有见到过一个农人,倒是时常有新鲜的尸体倒毙在路旁沟壑,附近所有的坞堡,都已经闭门戍守,不纳外客。 

 “有多少人?” 

 姜瑜抬眼一望,问道。 

 “五里之外,千人上下,贼人打下了一个中等坞堡,正入内抢掠。” “朱墩,邵安民!” 

 “末将在!” 

 “朱墩,我倒要看看你会不会使甲骑,安民,你带上两个都,巡视外围,勿要放跑贼人! 

 王狄,你带本部前出,是为后援!” 

 “遵命!” 

 朱墩立刻让百人甲骑队换上披了甲的马,众所周知,甲骑一般是一人两马至三马,随后自己带头,压着马速不急不缓地向前,甲骑最难的就是马儿,必须将马力留在战时。 

 邵安民带着自己亲卫,又点了两个军纪最好的都,划分左右,呼啸着纵马出击。 

 姜瑜继续带大军向前不停,远远地升起一股浓烟,那坞堡似乎已经起火。 

 朱墩带兵,风格非常简约,就是仗着自己一副高大身躯,和出色的马上功夫,带头冲锋,其后士卒影从而已。 

 战后,如若哪个跟丢了,或是畏缩不前,必然从重处罚。 

 这次也不例外,约莫一刻钟,甲骑就到了坞堡大门百步之外,斥候所说的千余骑盗匪,已经尽数突入坞堡,其内喊杀声、哀嚎声、肆笑声……不绝于耳。 

 邵安民的两千人马,也在逐渐的缩小包围圈。 

 朱墩抬起右臂,让士卒停下,做冲锋前的准备,坞堡城门不大,只能由得三骑并行,还需要调整一番队形。 

 约莫几十息后,朱墩重重的压下右臂,大喝一声:“随我冲锋,杀光这群猪狗不如的东西!” 

 随即,第一个跃出,座下马匹逐渐加速。 

 午时阳光正盛,照耀的百人甲胄闪闪发光,远远望去,仿佛一条粗壮的银蛇一般,快速地接近他的猎物。 

 坞堡大门已经被毁坏,此时坞堡内的盗匪们已经沉浸在抢掠之中,负责看守大门的几十个贼人,慌忙之间,只能寻来几根木头,企图挡住朱墩的铁骑。 

 朱墩一马当先,见状将手中马槊悬挂在马侧,路过城门之时,身体一斜,右腿向前一探,借着马速,一脚踹倒拦路的木头。 

 左右亲卫有样学样。 

 至于贼人射来的箭矢,根本就不做理会,百人甲骑,路过城门之时,速度未减。 

 这座坞堡结构与邵氏石沟堡非常相似,内里南北两条大街,呈十字型,朱墩还未进门,就已经有贼人反应过来,开始组织人马应对。 

 朱墩哪里会管这些,进得门来,大槊一挺,只要拦在他面前的贼人,都是一槊而已,就这样,百人甲骑像一道铁犁一样,直直从南门犁至北门。 

 至于匆忙逃散至坞堡外的,他门根本就不去关心,他的目的,只是让这些杀人放火的贼子,胆寒而已。 

 还不过瘾,又从北至南,犁了一遍,东西向也犁了两遍。 

 而后,朱墩的耳边,竟然出奇地清净下来,只有一些抑制不住的呜咽之声。 

 无他,面对这些甲骑,身上最多套个皮甲的轻装贼人,原本就没有还手之力,何况贼人进坞堡之后,失了组织,全都争先恐后地烧杀抢掠。 

 朱墩突进来之后,堡内居民备受鼓舞,也跟着奋起反抗,坞堡内的小道小巷,贼人已经不能安然躲藏,逃到大街之上,也只剩等死,于是只能惊慌失措地从南北两个门往堡外逃窜,更有甚者,直接弃了马匹,从堡墙上往外跳。 

 不到半个时辰,坞堡内部的贼人已经肃清,朱墩也不管两条大街上满地的尸首,只是在十字路上,下马歇息,甲骑的马儿基本上,也到了极限。 

 抓捕逃散的贼人,自有邵安民的轻骑,他的职责就是让贼人胆寒逃散,眼下,已经完成了。 

 “多谢将军救命之恩,小老儿代渠头堡数千百姓,给您磕头了!” 

 不一会,一位右肩被砍了一刀的干瘦老汉,带着十几个青壮前来拜谢。 

 朱墩起身回复道:“老汉请起,我等是大秦鹰扬将军麾下,护卫百姓,职责所在,当不得如此大礼。” 

 众人起身,老汉身后的青壮们,看着沾着鲜血的甲骑,心中无不艳羡。 

 “老汉,你还是组织人手速速去灭火吧,我等在此处休息一阵,也就撤了,等我们将军前来,你自去拜谢就是。” 

 “放心,外面有两千轻骑巡弋,那些个贼人一个也逃不了!还有,烦请老汉差人将贼人尸首运出堡外。” 

 说完自顾自地拿起水瓢,豪饮起来。 

 老汉也不是空手来的,仓促之间,只是抬了几桶清水过来,又慌忙吩咐人去准备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