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回军秦州(第3页)

 对于姜瑜的封赏,已经很薄了,至于其他将士,根本没有提及。 

 看来庙堂,已经快要顾不得这些了。 

 蒲坂于天水之间,八百余里,姜瑜渡河之后,得知苻熙早已返回长安,而蒲坂对岸的窦冲,也要回军长安。 

 两支得胜之军,结伴同行,七八日间,便到了长安。 

 长安,横门外,渭水桥北。 

 原来,苻坚得知姚苌叛逃之后,大怒不已,遣苻方接管大军,屯驻骊山,屏卫长安,又召回苻熙,准备集结长安最后的军队,北上讨伐姚苌。 

 至于已经逐渐做大,胆敢沿途袭扰二军的鲜卑人,大秦天王陛下,显然是已经顾不得了。 

 他能容忍慕容垂,却不见得能容忍姚苌! 

 “左将军,天下动荡,还请多多保重。” 

 “保重!” 

 窦冲也是满面愁绪,对接姜瑜一礼,转身过桥,进入长安,而长安之内,已经没有姜瑜留恋之处,况且军令并不宽裕,随即打马,沿着渭河,继续西行。 

 十日之后,抵达天水。 

 上邽县城,处在陇山、秦岭余脉间的渭水谷地中,作为秦州和天水郡的治所,规模也不算小,基本和大荔差不离。 

 城门口,赵盛之为首,身后一众官员,姜氏族长姜衡也赫然在列。 

 “都统!” 

 众人虽然在马上颠簸了十多日,早已疲惫,但看到不依靠拐杖,也能站的笔直的赵盛之,尽皆上前拜见。 

 赵盛之也非常兴奋,看着从淝水一路走出来的这些个军将,竟然一个没少,也非常欣慰。 

 麾下士卒入住早已准备好的营地,夜晚又是一番肆意宴饮。 

 次日,姜瑜一大早就去拜访赵盛之,顺便,将自己从河东带来的一些特产礼物送上。 

 昨日见并没有来得及细谈,二人坐定。

 姜瑜出言道:“都统,军令在身,恐怕不能久留,陛下又要去讨伐姚苌,唉……” 

 “唉声叹气所谓何来,河东之战,八千硬是吃掉慕容冲的三万人,汝人未至,整个秦州都传遍了,四品的鹰扬将军,已经和老夫同阶了。” 

 赵盛之并未挖苦,几月未见,姜瑜的成长,着实令他吃惊不已。 

 “还是死了好些同袍士卒,有些于心不忍。”在赵盛之面前,姜瑜完全能够放得开,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你啊,我以为你已经见惯了生死了。” 

 “见是见了,总是不能习惯吧……” 

 “姚氏一叛,大秦,真就危在旦夕了。 

 长乐公被困邺城,消息断绝,平原公被围在洛阳,汝与左将军既然撤回长安,所谓长安以东,鲜卑人肆意纵横。 

 而羌人,似乎又是比鲜卑人更加难以应对的灾难! 

 彼时在长安之时,谁又能想到,局势,会变成这样呢。” 

 赵盛之说着,自己也跟着叹息起来。 

 “都统,秦州局势如何?” 

 “姚苌叛乱之前,尚能维持,再过些时日,就不好说了,昨日陇西郡遣人使来求救,姚苌之弟姚硕德,在陇西郡与枹罕郡之间大肆招纳羌人,短短时日,已经聚众数万,举旗造反,也就是这几日的事情了。” 

 “都统,此事,可否已经上奏陛下?” 

 “昨日我已具书奏报,你想?” 

 “对,我想留在秦州,准确地说,我想要一个稳定的秦州。 

 关中大乱即起,存粮很快就会消耗完毕,可能明年,庙堂就会无法养兵,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后方,秦州,不容羌人作乱!” 

 赵盛之看了一会姜瑜,事已至此,他也不是一心要做氐秦的忠臣,只是人老之后,习惯性的谨慎罢了。 

 “嗯,你掌握好分寸,我会再上书陛下,夸大姚硕德,请求陛下让你去讨伐此贼。” 

 “我也会上奏陛下,高林已经带着一批财货去寻权翼了,此事,应该会比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