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冀城之战(第2页)

 

“高林,派个大嗓门的,带上一队人,去城下告诉姚硕德,天兵即至,现在让出冀城,滚出秦州,吾可以留他一命,容后再杀。”

 

“唯!”

 

……

 

“姜氏小儿胆敢口出狂言,小叔祖,给我三千军马,我定要让他尝尝咱们羌人的厉害!”

 

姚训闻听秦军士卒远远喊话,自然非常气愤,立即向前请战。

 

在他看来,氐人既然已经不行了,鲜卑人又不会留在关中,那这关西之地,未来必然是属于他们羌人的,羌人中上层里,如此作想的并不少。

 

他心里甚至有些疑惑,这姓姜的,也没有拿几天苻坚的秩禄,何必做得如此之绝,难道他不考虑姜氏的未来吗?

 

不对,秦王回下好像有个叫姜训的掾属,这些汉人,惯会两面三刀!

 

姚硕德站在城头,看着远处越来越近的烟尘,眉头紧皱,听见姚训不知天高地厚的话语,强压下心中愠怒,冷声道。

 

“三千?三千恐怕都不够人家一口吃的!

 

你要知道,战场上打出来的将军,不可能徒有虚名,好好想想,你,比得过那慕容冲吗!”

 

远近来投的羌人和其他部族非常多,但这些牧民,大都是拖家带口,小小冀城,根本就容纳不下,原本大都聚集在冀城下,姚硕德也是颇费了一番功夫,才将他们分散至附近的各处,寻山坳而居。

 

如果可能,他根本不想打这一仗,姚硕德心底里,非常钦慕以前的汉人组织军队的办法,他也一直在自己的部落中实践。

 

将战兵单独拔出,教会他们听军令,守军法,效果相当不错,原本他的部族是这方圆百里最强盛的,护西羌校尉远在姑臧,要不是附近州郡有意压制,十年前,他就能发展出几万户的部落,他有这个信心。

 

可这一次,秦州的反应太快,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想了片刻,转身下令:“邢奴,你与阿详留在城中,坚守城池,我出发后,紧闭城门,没有我的命令,不许贸然出击,我出去会会此人。”

 

“是!”

 

“阿训,你随我来!我让你看看真正的战场是什么样子,一定要跟紧我,千万不要自作主张。”

 

这些生在太平年间的小辈,待在长安城里,都快成纨绔了。


姚硕德说罢,扶刀走下城门,姚训对一同前来的兄长挤了挤眼睛,连忙跟上。

 

姚训根本不以为意,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事,只听说过父辈辉煌事迹的人,对战争一般有两种粗浅理解,一种,以为自己高高在上,运筹帷幄,几句军令,便能得大胜。

 

另外一种,以为战争就是射猎,纵马驰骋,肆意砍杀便是,浑然不会想到,战争的对方是人而不是只会逃窜的猎物,你在砍杀之时,敌方也会来砍杀你。

 

不打,是绝对不行的,起兵叛乱的第一仗,如果不敢应战,那这些前来归附他的部族,没有几日,就会跑得一干二净。

 

这些胡人,也是无利不起早的,在你能镇住他们之前,先要喂饱他们,或者给他们发财的希望。

 

再者,冀城狭小,根本容不下那么多人,若不出战,必然要坐看秦贼在城下杀戮羌人,彼时又会更加难堪。

 

姚硕德领自家部族中千余精锐出南门,令亲卫举起自家大旗,一马当先。

 

随着集结号角吹响,四面八方的羌人很快以部族为单位,聚集跟随。

 

陇西贫瘠,这里的胡人部族,生活并不比渭北牧奴好上多少,能来冀城的投奔的,哪一个不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他们大部分人,或许没有存颠覆氐秦的心思,但趁其虚弱,抢上一把,顺便壮大自家部族的心思,还是有的。

 

起兵将近二十来天,姚硕德自然也没有虚度时光,至少,明着不服管束的,早已被他杀头人,夺部众了。

 

此时并没有复杂的军令,只要跟上他,冲锋就是。

 

双方全速相向而行,很快,便能望见对方锋线,但是这一次,姜瑜并没有让甲骑带头冲锋,而是为了麻痹羌人,将甲骑藏在了轻骑后面。

 

姜瑜的轻骑,还是改不了冲锋时喜欢呼啸的毛病,正好,各种呼啸之声,盖住了身后重骑踩踏大地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