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司行方收徒王彦,李寨主忧心黄河(第2页)

 由于王彦让金人非常头疼,金人悬赏购求其首。王彦为预防发生意外,夜里经常换地方睡觉。 

 他的部下为他抗金的一片赤心所感动,都在面上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忠于王彦、忠于宋廷,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八字军”。 

 “八字军”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两河义军纷纷响应,傅选、孟德、焦文通等都来归附,队伍扩大到十几万人,金军屡次进行围剿都没有成功。 

 到了南宋时期,建炎元年五月,高宗在临安登基,建立南宋政权,因王彦的战功卓越,被授予河东、河北两路都统制。当时南宋的主战派大臣宗泽十分赏识王彦,于是以其“孤军无援,不可独进”为名,将其召回了南方。 

 后来宗泽忧愤而死,王彦也被宗泽的部下杜充所排挤,刚好他也染上了疾病,于是便到真州养病。其部队为御营平寇前将军范琼所统领,范琼谋反被诛后,队伍又回到了王彦的手中。 

 队伍几经易手,王彦也感觉到朝廷的攻势开始慢慢变缓,到了建炎三年,朝廷任命主战派大臣张浚为川陕京湖宣抚处置使,同时任命王彦为前军统制官。 

 王彦率队伍深入川陕地区,平定贼寇,安抚地方。又转镇金州、房州等地,“抚民治军,宽猛叶宜,夜以继日。”后抗击伪齐刘豫势力将领的进攻,成功保卫了四川地区免受外敌的荼毒。 

 当时的南宋朝廷刚刚建立,根基不稳,忙于应付北方金人的威胁,而无力管理西面的地区。当时四川及其附近地区的桑仲、李忠、祁守中等人都趁机拥兵自重,他们“虽凶俘虑焰下于桑、李,然其小者犹不减万数。”但骁勇善战的王彦都将他们一一平定。 

 绍兴三年正月,金将完颜杲率军大举南下攻打蜀地,早早已与张浚、刘子羽等主战派商议好的王彦主动还击金兵,史载其:“乘高御触,一 日数十战 ,长枪冲突,奋迅双忽贼披康摧折,弃甲乌散,伤皮跪路。”并收复了被金人占领的金州、均州等地。 

 可以说,王彦几乎是当时抗金名将里面的第一梯队,但是始终没有得到当权者的重用…… 

 直到绍兴七年,宋朝与金朝签订和议,绍兴议和,罢韩世忠、张浚等大将兵权,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王彦也因反对和议,被罢了兵权,他的八字军也归属侍卫马军司刘琦统领。 

 朝廷的战略转攻为守,然后又变成了议和,可以说,这些曾经驰骋沙场的武将,命运都好不到哪里去了…… 

 绍兴九年,朝廷又任命王彦其为鼎州知州。但王彦未到任,就病死在了路上,享年五十岁。 

 王彦一生抗击金兵,其率领的八字军大大减弱了金兵侵占南宋疆土的脚步,并使得许多流落北方的汉人得以重归南宋的领土。 

 而八字军除了在王彦的统领下四处征战外,也在梁青、梁兴等人的带领下和岳飞、韩世忠等抗金队伍合作,《宋史·韩世忠传》载:“初,世忠移屯山阳,遣间结山东豪杰,约以缓急为应。宿州马秦及太行群盗,多愿奉约束者。” 

 但随着宗泽、王彦、梁青等人的病亡,韩世忠、张浚罢置闲散,太行山的几十万忠义之士,也最终被金兵消灭,令人扼腕长叹。 

 李寒笑没想到能够见到了王彦,这可是捡到宝了,日后一定要好好的培养。 

 “好了,你起来,我不妨告诉你,我们是水泊梁山的义军,我不是别人,正是梁山泊寨主李寒笑,你跟随我们,就要反抗朝廷暴政,你可愿意?” 

 李寒笑询问起来。 

 “愿意,您就是灌口煞气冲斗牛,虎须倒卷鬼神囚,断魂刀挑贪泉沸,照孽瞳开酆都秋,缚蛟敢裂天庭旨,沥血偏浇野渡舟,莫道真君无泪眼,人间浊浪未低头的李寨主?” 

 王彦居然一下子念出来一首诗来,直接给李寒笑弄懵了,没反应过来,忙问道,“什么什么?你这诗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