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这个事儿要是不给处理,别想着我在交物业费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果日子全部是平平淡淡,那也过得飞快,但是,这又怎么可能呢?尤其是物业服务这个行业,关系到各个业主,常言道:千人千面,众口难调……而那些年,在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还都叫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时候,人们多少包括物业公司从业人员自己,都对这个管理有一定的误解,都认为物业是个筐,啥也往里装,有些业主把一些本该由行政机关处理的事,通通归责于物业的不作为,而物业的某些从业人员,在强烈的自卑心理下,却表现出无知的狂妄,说白了都是对管理的曲解和误解,就像膨胀的气球——只需针尖大小的一件事,一戳就破,四分五裂,甚至不复存在……任何的过度的解读和任何过度的延伸,甚至于扩列自身的合同义务,最终的结果,必然不会是和谐的……也不知道现在有些地方会不会还有这种情况:一些本该由社区或者派出所应该出具的一些证明,在那个时候,有些地方居然需要物业公司来出具,并盖章。这样,让物业公司的一些执掌大印的管理,甚至都产生了一种自己才是这一片区域的行政长官的感觉……而对物业服务工作有利的一方面是:在那个不过分刻意强调隐私重要性的时候,这种小区业主登门与物业沟通事情,解决邻里纠纷等,能够让物业清楚详细的掌握每家每户的基本信息和情况,这也为以后此户业主欠费被诉至人民法院打下了基础,而那个时候买卖房屋后是要去物业登记的,不然你原有家里的东西出不了小区,你新买的家具也进不了小区……种种的这种所谓的管理,从那个年代延伸至今,在居住多年也不知道对门邻居是谁的当下,物业这种嵌入式的管理,在当时,并没有使人感到不适,甚至在诸如打电话挪车,提醒关闭水闸等琐事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物业公司毕竟是一个服务企业,对于将所有凡事烦心事,琐事都寄希望于物业公司来管理和处理的某些业主来说,有的时候,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埋下了拒缴物业费的种子,并且在一次又一次失望过后茁壮生长……
“你是这个公司品质部的负责人吗?你是姓陈吗?”这一天,陈光刚推门进了办公室,就有一个瘦的像竹竿儿,长得一对招风耳的老年男子迎了上来,对此,陈光感觉有有些迷惑,第一,他不认识这个人,第二,这个人直接是要找品质部负责人,他的来意让陈光一时摸不清路数……而且从他的年龄也应该是离休或退休,不在工作岗位上了,“嗯,是的,老师傅您是?”既然是来找自己的,那陈光就要问个清楚,一边向自己的工位上走去,一边招呼这个竹竿怪坐下,并喊李娜给这个竹竿倒一杯水,“嗯,啊……是就行啊……嗯,是这样的啊……啊~是吧……这你得管吧,啊~是吧……项目上的投诉不都该你管吗?啊,是吧……那得让他们管我的事儿啊,啊,是吧……他们这个态度……是吧……”这个人的口音,明显是本省东南部与其他省相邻的某地区的口音,而且每一句前后都要加“啊,是吧”说话以前先“啊”,说完以后加个“是吧”,陈光费尽了力气,从啊和是吧中去甄别他这个口音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于卫星,当年六十三岁,是某中小煤矿的退休工人,也没当过什么干部,更没见过什么世面,能在那个地方买房子,其实全赖于那几年煤炭行情好,身为一线下坑工人的他,确实挣了一笔钱,在退休后退休金也不少,所以就买了滨河大道的一套房子,平米面积不大不小,一百四五的样子,电梯房,一梯两户,这种设计,使得电梯等候厅有很大的空间,而他所受到的“伤害”就是来源于,他和对门邻居对这个电梯等候厅公共空间的抢夺……他的对门邻居叫郭亮,时年将近40岁,是某机关的一个小干部,与卫星不同的是,郭亮父母也是市里的退休干部,而不是靠自己辛苦,钻煤窑挣来的钱买这个房子,日子过得很轻松,然后装修上也很舍得花钱,在装修了自己家以后,把门外的电梯等候厅从他家门口到电梯间这一公共面积也进行了简单的装潢,并打造了几个柜子用来放杂物,放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