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看似科幻,实则现实

第156章 看似科幻,实则现实

 

和郝成的一番交流,于东是彻底的了解了郝成的想法以及他未来的目标。

 

“完全不能将白驹科技作为一家企业来看待,”走出创新创业园区的,于东还在跟何钢讨论着:

 

“用企业的逻辑去分析白驹科技的行为和决策,那绝对是南辕北辙。”

 

说着,于东还回头看了一眼白驹科技的办公楼,心里突然有一种别样的感觉:有了这家公司,不会整个世界的进程都要被加速了吧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立刻就止不住了,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

 

而郝成这边,和魏书杰也是正在进行着一场头脑风暴:讨论着他们心目中的下一代运算核心。

 

“我确信一点,非确态的输入,确实能够给张量运算带来更快的速度,给演化推理带来更多的可能。”

 

见过郝成的这几周,魏书杰可是一刻也没有闲着,不仅重温了模糊数学的相关知识,更是查阅了无数的资料,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假设运算。

 

这是他最终得出的结论。

 

郝成大略看了一下,然后问了一个问题:

 

“结论确实是没错的,但是我有一个疑问,这其中明明有用小沙就可以快速得出结论的步骤,为什么却选择自己忙忙活活搞好几天呢”

 

“我……”魏书杰有些支支吾吾,他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个问题。

 

很多问题,如果使用小沙辅助,确实可以节省大量的工作量,这几周的成果,甚至浓缩为一天就可以完成。

 

不过,这样的话,岂不是会显得自己没做什么工作

 

但这话可不能这么说,总不能告诉郝成:这么做就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忙一些

 

“人与ai相比,能力确实弱了太多。”魏书杰组织了组织语言,然后接着说道:

 

“我也无数次的研读过白驹科技关于人比ai的优势在哪里,怎么利用ai这个工具,但整理来说,人能做的工作太有限了。

 

“这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学历人群的情况,如果将范围扩大到全部的人群,这个现象会更加的明显。

 

“我们都知道,创新、拔高一些、多延伸一点点,道理很简单,但是真正能做这个的人又有多少百不挑一!”

 

魏书杰说了一个现象,一个郝成也曾经考虑过,但目前并没有什么太好解决方案的现象。

 

现在的很多职业,比如流水线工人、外卖员、出租车司机,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不远的未来,都是非常容易被ai、被机器人给取代的。

 

现在的解决方案是一个消极的应对:就是不去发展这些取代大量劳动力的机器。

 

但显然,这是不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先进的生产力一定会取代落后的生产力,只是早早晚晚,甚至非人力可挡。

 

至于白驹科技一直所倡导的:在ai的弱势点下手,做更多的创新和提高,正如魏书杰所说,这件事儿不容易,也不是多数人能做的。

 

“甚至,我们过往几十年的教育,也都并没有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魏书杰补充道:“我们更多的是在培养产业工人。

 

“别说本科阶段,就是硕士博士也是如此,开创性的人才和项目极其稀少。”

 

“这个问题讨论的大了。”郝成摇了摇头:“但我有一个开创性的设想,我权当一说,你权当一听。”

 

“嗯”

 

魏书杰说前边这么一大堆,其实是为自己在找补,但郝成一听,皱眉思索了一番,却出现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我们现在说,ai是工具。”郝成接着说道:“但如果不把它当工具,而是把它当成人的整体一部分呢

 

“现在的问题是,无界系统的交互能力还是不够强!”

 

魏书杰没听明白,这怎么又跟无界系统联系到一起了

 

不过,随着郝成之后的解释,他是一张大嘴张了开,开了合,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就完全没闭上过。

 

郝成的想法是这样的:

 

现在的系统,不管是传统的键盘鼠标触摸屏也好,还是无界系统的硬件融合感知的操作意图识别也好,若要去使用它,是需要人去做动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