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看似科幻,实则现实(第3页)
今天,他是第一次见识到了郝成的思维方式和逻辑,竟然是这个样子的。
他又想到了自己这边的【非确态输入的逻辑运算单元】,看样子,这课题产生的方式也差不多是同样的。
转头看向郝成,郝成也正看着他,并且点了点头,明确告诉他就是的。
在远处立一个靶子,那就是方向,往那个走一步,那就是进步。
“你看,”
郝成还给魏书杰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手机,只见小沙已经对郝成刚才说得话进行了总结。
这还不算完,基于这些,小沙还做了无界系统正式版的更新策略,甚至连计划和更新的具体方案都做好了,甚至,提示是否要发给林文。
这个东西原本就不是该和魏书杰讨论的,只是话赶话赶到这里了。
“你看这,稍微再升级一下,是不是就跟我说的操作意图识别差不多了”郝成说道。
“确实!”魏书杰长出了一口气,觉得自己有点儿缺氧——他是真的觉得有点儿跟不上郝成的节奏。
“你今天过来,是说什么的来着”
顺手授权小沙将无界系统2.0的计划发给林文,郝成也是看着魏书杰问道。
“非确态输入的问题。”
魏书杰嘴角抽了抽,自己这边刚说了一点点成果,就被拐带跑了,顺带着帮郝成捋顺了那么大的思路:“我决定从‘多’还是‘少’这个概念的判断入手。”
“嗯!”郝成点了点头,示意魏书杰继续说下去。
“多和少的判断,对于机器来说还是非常难的,而且,机器判断多少的方式和人也有非常大的差别。”
魏书杰接着说道:“比如,大街上有一群人,多不多,人类只需要大眼一扫,就能得出结论,多!
“而机器要做出这个判断就非常困难,采集到图像后,机器就首先要计数,然后还需要有一个标准,大于多少才是多。
“这其中的区别就非常大。”
“确实,”郝成对魏书杰的想法表示认可:“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向,有具体的思路了吗”
魏书杰先是摇头,然后又是半点头:“从围棋开始吧。”
ai下围棋就有这样一个问题:我占了一大片,这一大片它是多少,人其实是靠目测估算的,而ai是真的会精确计算。
魏书杰的计划是,给ai换一种算法,让它也通过“片”的大小来估算。
“做过具体的假设评估吗”郝成刚刚看了魏书杰对于整体非确态的假设评估,发现他确实擅长做这个。
就是先假设这个东西能实现,然后在尚未实现的时候,就能估算出这个东西的效率。
“假设,ai可以通过‘片’来大约估算数量,在判断多与少、好与坏等非量化指标的时候,理论速度的提升至少是万倍这个量级的。
“当然,准确性上会差一些,95%!”
郝成点了点头,在脑子里模拟了这么一个场景:围棋棋盘,有两“片”空地,要判断哪个更大:
现在的ai是精准计数,需要上万次的运算。
而如果像人一样,进行多与少的判断,那只要大眼一扫,也就是只需要一两次运算。
速度确实要快上万倍,准确性要差一些。
牺牲5%的准确性,来换上万倍的速度提升,值得不值得
那就要看使用场景了。
尤其是在ai的训练中,这种非确态不仅没有影响,甚至还能带来更多的变异和可能。
“有具体的算法思路了吗”郝成问道。
“有!”魏书杰今天过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郝成这个“有”!
“那好,那就先这样实施。”郝成点了点头。
机器像人类一样判断‘多’和‘少’,这可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类问题,只要真的解决了,未来的应用会非常广泛。
郝成甚至认为,这是ai能不能真的更近一步的关键核心——因为他试了,小沙现在判断多和少的方式依然是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