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水耗子(上)

 自郓城县而出,沿着运河一路向南而行千八百里,便是享有漕运枢纽,盐运要冲美誉的淮安府,也是凤阳巡抚和漕运总督的驻地。首发免费看书搜:晋江文学城  

 尽管前任漕运总督李三才己是离任多年,朝廷也迟迟没有委任新的凤阳巡抚,但这座漕运枢纽依然运转的井然有序。 

 放眼望去,太阳己是渐渐落山的府城灯火通明,城内纵横交错的河道中满是游船,平静的水面也在周遭坊市灯光的映射下显得波光粼粼。 

 坊市中,人流如织的贩夫走卒将宽敞的街道挤得满满当当,各式各样的呼喝声和叫卖声不绝于耳,好不喧嚣。 

 与千里之外,流民遍地的齐鲁大地相比,此地乃是真正的人间天堂,瞧不出半点灾荒年景的样子。 

 沿着纵横交错的河道一路往城中而行,越过气势恢宏的巡抚衙门和"漕运总督府",便是一座座规制气派的宅院,门前各自立着数名身着短衫,腰间藏有棍棒的壮硕家丁,无形的威慑着偶尔路过的行人百姓。 

 此地,便是淮安府城最为"金贵"的地界,因为闹中取静,向来被城中的富绅豪商们所推崇。 

 凡是能够在此居住者,非富即贵。 

 ... 

 此时在街道东头,有一座门楣高耸的宅邸,簇新的朱红匾额上的"刘"字格外刺眼,与府邸门前的铜狮显得格格不入。 

 如若在国朝初年,如此明显的"逾越"定然会招来御史言官的弹劾,但两百余年的时间过去,诸多所谓的"规矩"早己名存实亡,更何况这宅邸的主人并非官场中人。 

 不过虽然没有官身,但凡是在淮安府生活过一段时日的,却大多都听说过这宅子主人的名讳,寻常人等不敢招惹。 

 这淮安府乃是漕运枢纽,一年到头无数漕船来往于此,久而久之便诞生了一批依托漕运而衍生的"水耗子"。 

 起初的时候,这些"水耗子"只是仗着虚张声势,兼之本地人士,对外地至此的行商们打打秋风,平日里各行其事,并没有明确的从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