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水耗子(上)(第2页)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淮安府的"水耗子们"便被整合到了一起,领头的便是这宅子的主人刘大。
靠着麾下人多势众,这刘大居然传奇般,由早年间的青皮无赖,一跃成为淮安府有头有脸的人物,不仅有了正经营生,还硬生生从其余富绅豪商的手中抢到了几艘漕船,在运河上做起了买卖。
不过据一些市井传闻,这刘大背地里还是做着"水耗子"的营生,负责对初来淮安府或者在运河上跑船的商贾们私自收取"份子钱"。
凡是主动交了这份子钱的,至少在南首隶的地界上,绝不会有人再去随便找麻烦,即便有不开眼的泼皮或者走投无路的盗匪们无中生事,这刘大也能负责解决。
总而言之,在有关于漕运的事宜上,刘大多少还算个人物。
...
府邸深处的官厅中,己是许久不曾"厮杀"的刘大身着一身得体的长袍,保养极好的面容上泛着一抹阴冷的笑容,伸手从身旁婢女手中接过冒着滚滚热气的香茗,并仰头将其一饮而尽。
早在上个月的时候,朝廷要在南首隶一并推行"税课司"的旨意便正式颁发到了淮安府,不过包括他在内的所有富绅豪商,都没有将其当回事。
毕竟这南首隶自国朝初年以来便是大明的经济命脉,谁敢轻举妄动,遑论是提高商税,这等足以牵扯到千万人利益的大事。
只是随着天子正式下旨允准各地吏员转官,且南京的"国子监"士子们也可通过考试,报名成为税课司大使,淮安府本是作壁上观的富绅豪商们方才逐渐慌乱起来,意识到紫禁城中的天子怕是要动真格的了。
说实话,如今大明的商税远低于前宋,南首隶富甲天下,纵使按照规矩多交些赋税也没什么打紧的。
只是大家伙早己习惯了当下的赋税,凭什么还要多缴纳银两?
想到这里,刘大的眼中便是寒芒一闪,扭头朝着官厅中陪坐的两位"行首"吩咐道:"如今世道愈发乱了。"
"水面上也总不安稳,我看往北首隶运的漕粮也该缓上一缓了.."